山东临沭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研究
临沭方言属于北方官话区,与普通话相比较基本相同,略有差异。语音方面,“南腔北调”还是很贴切的,临沭话在语音方面同普通话的最大的区别就是声调的变化,虽然声调的数目与普通话相同,但调值则完全不同。另外就是大多数的韵母都可以儿化。词汇、语法方面都很有自己的特点。本文主要想试图探讨下临沭方言与普通话的词汇方面的不同之处。
临沭方言和普通话有大量相同的词语,但也有“词义相同,词形有别”或“词形相同,词义有别”的现象。
1 词义相同,词形有别
(1)词素不同
方言: 大大 后妈 棒槌 胡同 堂屋 锅屋 茅房 妗子 丈人
普通话:爸爸 继母 玉米 巷子 厅堂 厨房 厕所 舅母 岳父
(2)部分词素不同
方言: 上冻 今每个 种地 椒子 麻雀 牙狗 打仗 转转葵
普通话:冰冻 今天 种田 辣椒 家雀子 公狗 打架 向日葵
(3)音节不同
①方言是单(双)音节词语,而普通话是双(多)音节词语
方言: 饭 喜 望 受
普通话: 米饭、饭菜 微笑、大笑 指望、探望 忍受、受罪
②方言是多(双)音节,普通话是单(双)音节
方言: 胳膊肘子 胳儿拜子 胳肢窝 恶应 吓得慌
普通话: 肘 膝盖 腋下 脏 害怕
(4)词素位置不同
方言: 头(dòu)枕 色(shèi)气 柴火
普通话: 枕头 气色 火柴
(5)构词方式不同
①方言是附加式,普通话是复合式。如:
方言: 胡子 席子 板头 忙乎
普通话: 胡须 竹席 板凳 忙活
②方言是附加式,普通话是单音词。如:
方言: 斧头 镐头 镢头 凿子
普通话: 斧 镐 镢 凿
2 词形相同,词义有别
(1)意义没有关系
例词 方言涵义
烧 〈1〉得意非常
〈2〉逞强、争强
例句 〈3〉您烧的不知姓什么了。
〈4〉你烧什么,我还不知你的根底(本事)么?
(3)感情色彩不同
有些词语普通话只用于动(植)物而不能用于人,或者只能用于人而不能用于动(植)物。而临沭方言中人、动(植)物可以共用。
胖 普通话只用于人, 临沭方言可以用于人, 也可以用于动、植物。如“小猪胖了”, “麦苗胖乎乎的”。
上膘 普通话只用于牲畜,临沭方言可人畜共用,说人“上秋膘”、“吃了几天地瓜,这孩子就上膘了”。
(4)搭配范围不同
在词和词语搭配方面,临沭方言和普通话也不尽相同,有的广些、有的则窄些。如:
瞎 普通话只指失去视觉功能,而临沭方言同时可指失去嗅觉功能,如“瞎鼻子瞎眼”;
由此引申出“坏”,“坏脾气”、“坏习惯”,如“这人学瞎了”;又引申出“农作物收成不好或籽粒不饱满”,如“今年的大豆瞎定了”;又引申为技术低,如“你真瞎,连地也锄不好”;智力差,如“我瞎死了,什么也学不会”;胆量小,如“我瞎得连树也不敢爬”;能力低,如 “那人太瞎了,什么事也办不成”。又引申为无根据、无理由、无效的,如“瞎说”、“瞎操心”等。应用最广泛的是“丢失、失盗、走失”义,如“王家昨夜瞎了一只羊”等等。
架 比普通话搭配的范围要窄些的。 一般能与之搭配的有:〈1〉架子,如“房架”,引申为支撑, 支起,如“架电线”;〈2〉招架,由此引申为“承受”、“忍受”义,如“你的话太重,我架不住”;〈3〉量词,如“一架纺线车”;〈4〉个头高矮、大小,如“你身架魁梧”,由此引申为故作姿态,拿腔作势,如“拿架子”、“当了三天主任,拿起架子来了”;又引申为背后有人支持, 如“他有架帮” 。但临沭方言中一般不与殴打、争吵等词搭配,如 “打架”称“打仗”,“吵架”称“吵仗”。
还有一个“家走”在普通话里是“回家”的意思,这里是宾语前置,这是对于古汉语的保留,另外,有些常用句式,也受古汉语口语的影响,至今仍保留着古汉语的特色,如:1、主语后置:(1)吃饭了么大叔?(2)干什么活二哥? 2、形容词用作使动句式:形容词用作使动,在临沭方言句式中并不多见,常用的仅限于下列几种,它主要表示形容词谓语使宾语怎么样。
(1)这事办的真窝囊人。
(2)癞蛤蟆爬到脚面上,怎不着人恶应人。
(3)你充什么能,摆恶应我。
(4)你看你个熊样,恶应人不轻。
总得来说,临沭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不大,但是还是有自己的地方特色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