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课堂实录
(2012-12-04 16:17:47)分类: 教学设计、实录 |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制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P108
【教材分析】: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本单元的设计遵照以解决问题为框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这样安排,一方面,可以利用现实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价值。
【教学目标】:
1、
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2、
简单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3、
4、
教学重难点:体会算理,提出并解决相关的问题。掌握运算顺序和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纸条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 孙老师听说咱们二年二班的同学特别的聪明,老师先来考考大家,看谁的反应快!这是我们学校合唱队的信息(课件出示图片),其中女生有30人,男生20人,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人?谁来解答?
边说边贴板书:合唱队女生30人, 男生20人。 一共多少人?
生:一共有50人。
师:你的算式是什么?
生:30+20=50。
(师板书算式)
师:你能说一下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吗?
生:因为女生有30人,男生有20人,加起来才是50人。
师:你的意思是要把谁的人数和谁的人数加起来?
生:男生和女生。
(师板书:女生+男生=总人数)
师:这道题很简单,如果老师把这道题改编一下,你还敢接受新的挑战吗?
生:敢!
二、初步感知
1、师:(纸条贴)呈现:女生站5行,每行6人;男生20人不变。问题合唱队共有多少人也不变。会吗?自己试着在本子上列式计算。
生独立解答。师巡视。
师:写完了的同学与你的同桌交流交流你的想法。
师:老师从同学们中收集了两种做法,其中一位是这样做的,你来给大家讲一讲你是先求的什么,再求的什么!
师板帖:5×6=30(人)
30+20=50(人)。
生:先求女生数有多少,再把女生数和男生数加起来。
师:听明白了吗?这位同学说的非常的清楚!谁能像他这样再来说一遍?
生2:先求女生数,再把女生数和男生数加起来。
师:另一位同学是这样列的,请你给大家讲一讲你是怎么想的?
板帖:5×6+20=50(人)
生:先求女生数,再求男生数,把他们加起来。
师:先求女生数,再把女生和男生的人数合起来,非常好!
师:那在这个算式里你是先算的哪一步?
生:5×6。
师:刚才两位同学用了不同的方法,一个是分步计算的,另一位是列的综合算式,虽然算式不同,但想法都一样,都是先求女生有多少人,再求一共多少人。以后大家可以试着用综合算式来计算。老师保留第二位同学的做法,因为它写起来比较简便。2、师:仔细观察,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生:其中一位列了两个算式,另一位列的一个算式。
师:也就是说一个是一步,一个是两步的。
生:一个只有加法,另一个还有一个乘法。
师:对,有一个多了一步乘法,从信息里你能发现什么不同?
生:第一题女生和男生人数已经告诉我们了,而第二题女生人数没有告诉,然后男生的告诉了。
师:对了,第一题女生信息是直接告诉我们的,第二题是将“女生30人” 这一条件拐了个弯,变化了一下,题目就由原来的一步计算变成了这样的两步计算。
3、师:那这两道题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
生1:得数都一样。
师:恩,因为前面有的条件是一样的,对吧?
生2:“男生有多少人”还有问题“一共多少人”是一样的。
师:嗯,这俩条件还有这俩问题都是一样的。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有加法。
师:都是把谁和谁加起来了?
生:男生和女生。
师:也就是说这两道题所用的数量关系式是相同的。
三、深入感知
1、师:你想不想也像老师这样,改变一个条件,把它变成两步应用题?
生:想!
师:要求“女生30人”不变,(贴:女生30人。)问题也不变(贴:一共多少人?),把“男生20人”这一条件拐个弯变一下,把它变成两步的有乘有加的问题,会不会?请在答题卡上补充完整,比比看谁变的快!
生独立编题,师巡视指导。
同桌之间交流交流。
师:老师发现有位同学是这样编的:男生站4行,每行5人。谁的编法跟他是一样的?你是怎么列的算式?
生:4×5+30=50(人)
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2:先算男生有多少人,再加上女生的人数就是一共的人数。
师:在算式里也就是先算——4×5。老师发现有的同学改编的方法跟他是一样的,但是算式不一样。(板帖:30+4×5=50(人))
师:你的算式是先算的什么?
生4:先把女生人数写在那,再去算4×5,也就是男生的人数,加起来就是一共的人数。
师:大家看,这两个算式都是先求男生的人数,改编的问题也是一样的,只不过把两个位置交换了,一个男生人数放在前面,另一个把女生人数放在前面,交换位置后变没变?
生:不变。
师:两个式子都可以。观察这几道算式,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生:得数都等于50.
师:出了得数以外还有什么?
生:每个算式都有加法。
师:你发现它们都用到了加法,也就是谁和谁加起来了?
生:男生和女生。
师:它们都是用男生+女生或者是女生+男生,也就是数量关系是相同的。
2、师:刚才,我们将题目中的一个条件进行了变化,就把一步应用题变成了两步应用题。想一想,除了变条件,你还想变什么?
生1:改变算式。
生2:改变人数。
生3:改变问题。
1)师:合唱队女生30人,男生20人。如果变问题,你打算怎样变?
生: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
师:谁能列出算式?
生:30-20=10(人)
师:你能说说解答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吗?
生:用女生30人减去男生20人最后的得数就是女生比男生多的人数。
师:也就是女生人数-男生人数=多的人数(板书)
2)师:第一题的问题可以这样变,那这道题合唱队女生站5行,每行6人;男生有20人。——问题能不能也这样来变一变呢?
生: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
师:第三题呢?谁起来大声的说出你的问题?
生: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
3)师:又变出了两道题,能解答出来吗?要求列综合算式。
生独立解答。
交流:
题一:5×6-20=10(人)
师:说说你的做法?
生:先求女生有多少人,再减去男生的人数。
师:在算式里面先算的哪一步?
生:5×6。
题二:30-4×5=10(人)
师:你是怎么算的?
生:先算男生人数,然后再用女生人数减去男生人数。
师:算式里先算?
生:4×5。
4)师:观察一下这三道题,它们之间有没有联系呢?
生1:得数都一样。
生2:都有减法。
师:你的意思是说都用到了减法,都是谁减谁啊?
生:女生的人数-男生的人数=多的人数
3、师:仔细看,今天我们列的这些综合算式,都有哪些运算方法?
生:加法、减法、乘法。
师: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板帖课题)
师:那么这些综合算式在计算的时候有什么共同的规律呢?
生:都是女生在前。
生:先算每人站几行。
师:在运算顺序方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生:都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者减法。
师:其实这就是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板书运算顺序)
齐读顺序。
师:这节课我们通过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或者问题,把一步应用题改编成了两步应用题,如果我们同时将两个条件都变的话,还会出现更复杂的应用题,以后上三年级你就能接触到。
四、巩固练习
1、摘苹果
师:做了这么多的题目,现在大家一起来放松一下,做个小游戏。看,红红的苹果真诱人,你想不想摘?说出苹果上的综合算式运算顺序,并且算出结果,就能摘到苹果。谁想来试试?
2、师:这是生物组养的金鱼,你能列综合算式帮白菜先生算出一共养了多少条吗?试一试,看谁的办法多!
交流:
生1:3×4+2=14(条)
生2:4×4-2=14(条)
生3:4+4+4+2=14(条)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五、总结全课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学会了混和运算。
生2:复习了乘法、加减法。
生3:学到了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师:你知道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吗?
生3: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师:希望这节课学的知识你能灵活的运用到你的计算中。
六、课后练习
师:在课的最后,老师给大家留一道题目:公园里杨树有20棵,柳树有12棵。一共有多少棵?
师:很简单是吧?老师的要求是改编它的一个条件变成我们今天学习的两步应用题,改完以后,还可以把问题改一改,会吗?
生:会!
师:下课以后自己试一试。好,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