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问题》教学设计三上
(2012-11-14 21:18:31)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学设计、实录 |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识归一应用题的结构特点,能正确地分析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答规律;建构归一问题的数学模型。
2、通过信息的整理,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学会归纳与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1、使学生了解归一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建构数学模型。
2、体会策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意义与价值,并能主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的策略意识的培养和帮助学生建构归一问题的数学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课件出示)。
用
1、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了270千米,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每箱苹果30元,爸爸买了4箱,一共花了多少元?
听好要求,先用
【设计意图:这里的“复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一是检测一下学生根据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让学生弄清条件和问题是什么?因为接下来要学习的列表整理,必须让学生明白整理的就是条件和问题。这一环节的设计无论是在知识方面还是学习心理方面,都给学生搭了一个台阶,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小明和小丽去参观绿色生态园,这是他们买南瓜的情景,根据他们的对话,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有没有一种好方法,把这些信息清楚、简单地表示出来呢?学生可能会举手,教师稍作停顿后,课件出示三点提示: 1、文字描述;2、画示意图;3、列表格
学生独立整理。
【设计意图:在学生无从下手的情况下,给予了温馨提示,让学生有了思考的方向。】
2、学生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
A.文字描述的方法:2个南瓜30元,7个南瓜多少元?
让这位学生说说这样整理和老师的相比,清楚、简单吗?
B.画示意图的方法:学生可能用线段。让学生说明一下,用什么代表的南瓜。再让一生评价怎么样?
30元 |
30元 |
课件调动2个和7个的位置,问生可以吗?为什么?
这样整理可以吗?
【设计意图:教师在充分肯定了学生所列的表格是一种很有新意的方法后,引导其将整理的内容搬到教师提前准备的大表格中,接着又呈现了另一种列表格的形式,很自然地向学生呈现出了完整、规范的表格。其次,将课件改成白板课件可以交换2个和7个的位置,让学生很形象的观察出交换2个和7个的位置是不可以的,整理时要注意信息之间的对应。】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对策:
学生可能会在文字描述与列表格上产生争执。认为画示意图好:那买70个南瓜怎么办呢?师直接在线段图(7条)上面加个0,变成70。如果是表格,怎么改?让学生看到这种方法虽然直观形象,但有局限性。可以再次让他们看:哪种方法看起来更清楚,更能让人一目了然呢?
引导学生把表格的方法搬到黑板上,进行信息的整理,再去掉表格线,变成箭头图法。(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出现了文字描述、画示意图、列表格等整理条件和问题的方法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哪种方法最简单清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交流比较中感悟,并在不经意间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向,初步感受到列表格整理条件和问题的方法比较简洁明了,为下归一问题数学模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设计意图:在学生明确了现在要解决“买7个南瓜需要多少钱”这个问题,直接看列表整理的内容后,教师让学生根据整理的条件和问题独立分析解答,这里,学生已经能够初步体会到“列表整理的作用”。】
(1)30÷2=15(元)
(2)30÷2×7=105(元)
让学生当小老师,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当两种算式展示后,让学生看这两种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的点?这里要让学生明白它们都是先求1个南瓜多少钱,再求7个南瓜多少钱?只不过第一种是分步算式,第二个是综合算式,它们是同一种方法。再把答句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让学生当小老师,指着列表整理的内容讲解自己的解题方法,实际上是让学生经历了“分析数量关系,初步建立归一问题数学模型”的过程。]
8、小结:我们根据列表整理的内容,想出了不同方法,真是了不起,列表整理的方法可真是帮了我们的大忙,所以说,列表整理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再次让学生体会到列表整理的作用——既简单又清楚,能很好的帮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
让学生说说表格中的内容是什么意思?再口算多少元?
2、课件出示:在表格的下面出示文字题
小明和小丽去笔,小明买了2支花了6元,小丽买了5支需要花多少钱?
比较:有什么感觉?
【设计意图:教师先出示整理好的表格再出示原题,是让学生在经历各种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后,进行的二次反思,让学生在比较的基础上充分体验列表整理的简洁,更加深入地体会到这种策略的优势,并逐步接受“先整理,再解答”的解决问题的思考策略,初步建立归一问题的数学模型。】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先整理,再解答”的过程,体会列表整理解决问题思考策略的好处,深化归一问题数学数学模型的建立。】
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刚才的几个问题。(课件出示)在求7个南瓜多少钱的时候,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吗?求5支笔多少钱的时候,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吗?求5天付多少钱的时候,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吗?你们发现了没有,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都是先求的什么?再求什么?
生可能说先求1个、1支或1天多少钱,再求7个、5支或5天多少钱?
师提示:把一个、一支,一天看做一份,就是先求先求一份是多少,再求几份是多少。像这些问题就是我们数学上常说的归一问题。(板书:归一问题)
(课件出示)归“一”:让学生针对以下几个问题说一说“一”分别指的是什么?
1、两个南瓜30元,7个南瓜多少元?——“1”个南瓜多少元?
2、小红3分钟能打150个字,照这样计算,8分钟能打多少个字?——“1”分钟能打多少个字?
3、7只老虎一天能吃35千克肉,照这样计算,9只老虎一天能吃多少千克肉?——“1”只老虎一天能吃多少千克肉?
4、小亮5分钟完成40道,口算,照这样计算,7分钟能完成多少道?——“1”分钟做多少道题?
5、一辆汽车4小时行驶500千米,照这样计算,9小时能行驶多少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前面解决的几个问题,让学生观察、发现、总结这几个问题的共同点——都是先求一份是多少,再求几份是多少。这时点出什么是归一问题便水到渠成。通过分析几道类型题的“一”分别指的是什么,理解“一”的含义,完成建模。】
六、看图编数学故事:
1、课件出示看图编数学故事。用先求一份再求几分的数量关系,声音洪亮。
2、结合身边的例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再编一个数学故事。其他同学边听边用我们学过的方法简单、快速的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如果说列式解答归一问题是算式模型,那么将数学故事就是语言模型。学生会用数学语言讲蕴含归一问题的故事,就足以证明他们对归一问题数学模型的建立是成功的。让学生用所学的方法简单、快速的记录下来是对学生的一个拔高要求,既可以检验学生是否会用列表整理的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列表整理的作用——简单、清楚,“一箭双雕”。】
七、回顾本节课内容。你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