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前,青年男女的婚恋主要依靠红娘牵线搭桥,那是因为那时的青年男女接触面小,加上传统意识的影响。后来,慢慢思想解放了,接触面广了,自己的婚姻自己作主,可以大大方方地谈情说爱,直至结婚生子。可是,这年头的谈情说爱是越来越疯狂,就像流行歌曲《老鼠爱大米》,“老鼠”对“大米”不是真正的爱,而是占有和需要,它并不知道、也不管“大米”是否爱它。就是说恋爱并不是以结婚为真正的指向,目的越来越多样化。
电视中应接不暇的相亲节目,根本就不考虑感情基础这一事实,完全是一种以物质和表象为标准,这种不成熟不稳定的速配恋情恐怕很容易分手吧!前不久的那个“宝马事件”就是一例,婚姻不成,为了一辆男方赠与的宝马车,双方闹得沸沸扬扬,出尽了洋相。许多例子足以说明,社会上的恋爱相当多的数量已导入了金钱的轨道。
以前,大学生恋爱的数量所占比例是相当少的,仿如一夜春风来,现在是不谈恋爱的不是大学生并非夸张之言。问题是,谈就谈,别弄出是非来。但这世界就这样,矛盾是无处不在的。因为不是以婚姻为目的的恋爱,本着玩玩的心态,终究引发出一系列心理问题,据有关消息表明,大学生自杀诱因中恋爱问题排第一位。
矛盾体的东西很奇怪,不结合的时候会相安无事,一旦结合了,就有摩擦,就会或多或少碰撞出一些双方都难以接受的东西来。
某大学生有个刚分手的同居女友,分手时女友寻死觅活地向他要一笔不小的赔偿费,弄得他东躲西藏,吵来吵去一直没个结果。最后在朋友的规劝下,为了安慰对方,出了一笔钱才平静下来。
这个故事是否说明即使只同居也该先留有一点经过法律手续的东西,不一定是金钱问题,还包括万一分手时双方应该注意的事项。这不,因为分手而造成凶杀案确实也不少。
小徐和男友恋爱五年了,在所有人的眼中,他们是一对“模范情侣”。谈恋爱的五年,他们分开最长的一次也就是一个星期。现在,小徐的男友在西安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这一对“鸳鸯”就面临着分别。这份工作很讨厌,因为总部在西安,所以要求他必须去西安工作两年,才能再次调回太原的分公司。虽然两人十分不舍,但是面对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小两口”还是愿意选择暂时的分别。临走前,一次,小徐和男友上网时看到,有人签“恋爱协议”,于是,小徐的男友和小徐商量着也签了一份。
按照小徐的说法,签这份协议目的是彼此有一个约束,也给日后如果遇到情况后有一个处理的准则罢了。
也许这一创举会对恋爱一时会起到一个保护作用,但任何新鲜事物,其生命力如何,需要一定的实践来尝试检验。
我以为,虽然白纸黑字的东西都是理,物质的东西可以依靠法律来保障,但感情的似乎就很难了,因为那是无形的,也是最不能被保证的,不仅仅靠多少钱就可以衡量的,也无法依靠一纸协议来保障的。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必须先弄清什么是爱情。爱情是人与人之间的强烈的依恋、亲近、向往,以及无私专一并且无所不尽其心的情感。在汉文化里,爱就是网住对方的心,具有亲密、情欲和承诺的属性,并且对这种关系的长久性持有信心,也能够与对方分享私生活。那么,如果一旦两人缺失了那种“依恋、亲近、向往”,靠一纸协议能维护吗?况且这协议也没什么真正的法律保障,即使有,强拉硬配能成吗?
因此,既然没有约束力,那签这份协议也就失去了积极的意义。这好像一件东西准备标个价,但这东西本身无法估价,那这个标价也就不成立了。爱情就这样,本无价,无价的东西是宝贝,需要双方爱惜呵护才会有生命力。
其实,现在一代人的恋爱已经被物质化了,这是事实,无需赘述。当然,事物是发展的,恋爱也一样,新的时代,赋予了新的内涵,这不会错。但我以为,爱的真谛恐怕不会变,这就是需要年轻一代去思考的东西。因为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