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要爱惜自己的青春,世界上没有比青春再好的了,没有再比青春更珍贵的了。”高尔基曾这样说.。儿童时懵懂无知,青少年时期畅游书海与发疯玩撒,高中时埋头苦读,大学时卖弄时髦,中年时拼命工作,老年时夕阳近黄昏。青春是宝贵的,青春是一去不复返的。尽管回忆催生老化,但那抹不去的岁痕,总会涌上心头。我愿攫取曾经的浪花与你共享。
缝纫机风波
星期天,天气晴朗。我和老婆整理客房,到最后为那台旧式缝纫机放在哪而意见不一,我建议摆到小屋去,她却坚持存放在客房。其实,她的意见是正确的。因为这是现在唯一结婚时留下的东西了,也算是一件值得纪念的结婚见证品,况且有时缝个什么的也需要,那就留着吧!
回想七八十年代,上品位的人家一般都拥有“三转一听”的四大件,即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和收音机,这也是新人结婚时想要实现的理想。我临近结婚时,自行车、手表和收录机都置办齐了,唯一缺的就是缝纫机了,而我未婚妻却坚持要有这个缝纫机。当时我是缺钱缺票,最后靠我父亲托了一个同村在外供销社工作的才订了一台。到可以提货时,我和未婚妻赶了四十五里路,化一整天时间用双肩挑回来的,累得我回家就一头倒在床上。
按照我们那个农村的风俗习惯,还得把缝纫机送到老丈人家,然后再作为嫁妆嫁过来。我想革新,目的是图方便又省钱(因为结婚时嫁妆还得多两个人去抬),可是,老丈人家为了面子,坚持要我把缝纫机送过去,闹得好不愉快,也算是一个小小的风波。问题是没多久,镇上新办了个服装厂,我为她弄了名额,但缝纫机必须自带,矛盾又来了,还得把缝纫机从老丈人家拿出来,我好话说了一大堆,老丈人还是一言不发。但这次我总算做通了未婚妻的工作,最后,两个人把缝纫机“偷”了出来,至于以后老丈人的工作靠她自己去做了。确实,这台缝纫机在以后的岁月里,也出了不少力,我老婆的一手裁缝技术从它那里来,家中老老小小的衣服靠它出来......
哦,忘说了,我家的那台缝纫机叫“蝴蝶”。这二十几年里,我们搬迁了很多次家,它一直跟随着我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