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安养生•24节气之立秋篇】

(2014-08-06 19:28:08)
标签:

健康

气|立秋当如何防治阴暑?

http://s11/mw690/001YcD09zy6L2i7V6f82a&690

 

作者:闵彬彬大夫

摄影:油麻菜

 

七月立秋节至,大火星由中天西降,时暑热开始减退,白昼午后,“秋老虎”肆虐,暑盛未央,湿热蕴蒸,耗散气津;入夜清晨时,暑气收敛,秋凉已敷,“立秋之日凉风至”风中席裹凉意,夹湿生寒,侵肌客脾。

 

【起居调神】起卧应秋,顺时敛志

立秋之节,生活起居须顺应秋时,早卧以顺应阳气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以防秋收敛降之气太过。

而在精神调养方面应和秋收之令以顺时敛志,保持淡泊宁静的心境,平素劳逸结合,心情愉悦。

http://s12/mw690/001YcD09zy6L2idfDMT8b&690

 

【秋伏节病】风湿外袭,阴暑客脾

夏末秋初又为多雨之季,一场秋雨一场寒立秋之后凉风起,加之早秋七月之湿气,湿与风合,形成风湿之邪,进犯与肺相邻的肩背经络,可见肩背疼痛、类风湿病。

夏末秋初阴暑频发,多因秋伏暑热盛,人们多喜空调吹风纳凉,饮冷无度,中气内虚,以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静而发为阴暑,主要病状有发热恶寒、无汗、身重疼痛、神疲倦怠,便溏等。

http://s5/mw690/001YcD09zy6L2if6CG044&690

 

 

【阴暑防治】备香薷饮,盐灸神阙、多服生姜汤

秋伏节病需清暑祛湿,温中暖脾,散风祛寒,需常备香薷饮、盐灸“神阙”、多服生姜汤。

香薷饮

香薷饮除用于治疗因乘凉饮所引起的怕冷、发热、无汗及呕吐腹泻等症之外,也可作为立秋的防暑饮品加以饮用。

由厚朴、扁豆和香薷三味药组成,是最佳的夏月卫阳要方。

香薷10克,白扁豆5克,厚朴5克加入大半锅水,水开后小火煎煮15分钟,冷却后调蜂蜜代茶饮用。

盐灸神阙

阴暑,呕吐腹泻、怕冷,也可以隔盐自灸“神阙”。

“神阙”,即肚脐,盐灸有温补元气,健运脾胃,固脱复苏之功效。

从三壮灸起,每次递增,最多可灸30壮,高血压者不宜灸。

科普一下:啥是三壮灸,即将艾绒捏成一个拇指头大小的圆椎体就是一壮。灸三壮就是连续在同一穴位上烧上三个类似的艾柱。

http://s3/mw690/001YcD09zy6L2imLDsm22&690



 

姜汤多种妙法,治泻缓腰疼

生姜汤送服藿香正气丸温胃散寒,治疗胃痛腹泻良效;

红糖姜汤或姜汤(加点盐、醋)泡足,可有效防治伤风感冒;

热姜汤加少许盐和醋,用毛巾浸水拧干,敷于腰肩疼痛患处,反复数次,可舒筋活血,散风驱寒,缓解腰肩疼痛。

http://s15/mw690/001YcD09zy6L2ioSPQafe&690

 

【养生饮食】清补兼顾,酸润淡养A

酌立秋节令特点,湿热裹挟,气阴耗散,肺脾两虚,饮食当清补兼顾,滋阴清热,补肺健脾,五味调试,当多酸以敛肺,甘淡以补中虚。

山药粥:

[配方] 山药50克,粳米100克。

[做法] 粳米洗净,加山药片,加水熬至米烂,再放入味精、食盐即成。

[功效] 健脾补虚,滋精固肾,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

http://s10/mw690/001YcD09zy6L2iqElKNc9&690

 

五彩蜜珠果:

[配料] 苹果1个,梨1个,菠萝半个,杨梅10粒,荸荠10粒,柠檬1个,白糖适量。

[做法] 将白糖加入50毫升清水中,置于锅内烧热溶解,冷却后加入柠檬汁,食用时将糖汁倒入水果之上,即可。

[功效] 生津止渴,和胃消食。

 

【作者介绍】

闵彬彬大夫(女)

擅以五行灸从心神入手解决由各种情不佳引起的心理或生理不适,包括情失衡(如易哭、易怒、多、心、恐惧、望);睡眠障碍(失眠、嗜睡);重大打力后出的身体不适或疾病(如胃功能紊乱、月紊乱、疲乏、腰背酸痛不适等)。

 

出诊时间

五四店周三、四 10-18  周日 14-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