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安养生•24节气之大暑篇】

标签:
健康 |
http://s9/mw690/001YcD09zy6KJ7RrTdee8&690
作者:裴音大夫
大暑为六月中,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东汉刘熙在《释名》中解释,暑是煮,火气在下,骄阳在上,熏蒸其中为湿热,人如在蒸笼之中,气极脏,也就称“龌龊热。”
大暑在五季中属长夏,土气所主,脾胃二官当令。是一年中阳气达到鼎盛,也是将由阳转阴的时节。
【大暑起居宜忌】
大暑时节湿热氤氲,起居要注意三防:防强光、防暑湿、防阴暑。
∣防强光
随着大气环境改变,紫外线强度越来越高,近年来,日光性皮炎的患者也逐渐增多,防晒不仅是爱美女士的专利,也是老人小儿,及皮肤白皙人士需要关注的问题。
外出时尽量避免阳光直射,即使在雾霾或阴天时外出,也可外涂防晒用品,遮阳。对已出现的晒伤,可用鲜芦荟去外皮,取汁涂抹患处,十分钟用清水冲洗干净。
∣防暑湿
大暑节气在中伏前后,是一年中地面温度最高的时节,很多地方会出现高于40度的温度,且多降雨,雨水受到高温的蒸腾,氤氲之气弥漫,老人小儿及高血压、患有心脑血管病的人士需格外注意起居。
http://s16/mw690/001YcD09zy6KJ7Vbrun5f&690
尽量避免在中午及下午温度最高时户外活动,早晚锻炼避免过于剧烈,宜散步、做操等舒缓的方式。
∣防阴暑
由于天气湿热,人易贪凉饮冷,久受空调或过食生冷,暑热合风寒之气侵袭,则易造成头痛、咽痛、身痛神疲,腹胀腹泻之阴暑之证。
不宜久居空调室内,适当通风。尤其在汗后,毛孔大张之时,更要避免冷气直入肌理。
由于夏季天长,夜晚高温易造成眠浅,白天困倦神疲,需要利用白天短暂补眠,午睡或下午的睡眠不宜超过20分钟,过久则宜造成气血运行减慢,醒后更觉疲乏倦怠。
【大暑饮食宜忌】
大暑时节外湿偏重,宜造成脾胃气机停滞,运行不畅,故健脾化湿为第一要务。宜多食各类谷物、莲子,山药、薏米、茯苓、白扁豆等健脾化湿之物。性凉性平的肉类如鸭肉、鸽肉、甲鱼等也是此时节适宜佳品。
∣脾虚湿盛少食凉性食物
清化暑热,可食绿豆汤、苦瓜等凉性食物,但原本脾虚湿盛的人不宜服用以免折伤脾阳,加重内湿。
∣西瓜虽好,可不要多吃哦
夏季时令水果如荔枝、芒果、西瓜等,多为高糖高热量,宜适量服用,补充湿热天气本身消耗的能量,但不宜多食,加重脾胃负担。
∣烧烤啤酒易伤脾胃
很多人喜欢的夏季夜晚烧烤冰啤是造成脾胃损伤的常见原因,原本脾胃不足的人尤须谨慎。
http://s11/mw690/001YcD09zy6KJ7XYGLw5a&690
∣夏季佳品酸梅汤
酸梅汤也是夏季佳品,但乌梅为酸涩收敛之品,自制酸梅汤要酌加陈皮等行气之品,滋养生津的同时防止湿气停聚。
【大暑如何养神】
大暑脾胃当令,脾藏意,在志为思。
“所以任物者谓之心, 心有所忆谓之意, 意之所存谓之志, 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虑谓之虑, 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灵枢·本神》
多思多虑易耗伤脾气,脾虚不能藏意,其人易回忆过去的事情,多后悔自责,导致情绪抑郁,或原本抑郁加重。
大暑养神宜多关注当下的事物,若出现多思多虑,宜倾倒于外,或与他人交流讲述,或书记于纸上,避免思虑愁绪蕴结于内。可多听轻松舒缓的音乐,在早晚温度适宜的时候多于户外行走换气。
【大暑腧穴保健】
既然大暑是脾胃当令之时,特别推荐脾胃二经的原穴:太冲穴、太白穴。在大暑时节常按此穴可以培补土行的本源之气。
http://s16/mw690/001YcD09zy6KJ81q5PN1f&690
(小编碎碎念:什么是原穴?原穴就是经络气血留止的地方,经络气血的能量如何,是否通畅都是通过这12个原穴来测定的。)
除原穴外,募穴是人体腹部的脏腑气血聚集的地方。而脾胃二经的募穴为章门、中脘,常在此进行按摩或艾灸均可。
http://s12/mw690/001YcD09zy6KJ83DkTN0b&690
【作者介绍】
裴音大夫
副主任中医师。曾为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并跟随科内名老中医贺普仁、周德安等学习,曾任抑郁症专台门诊及心身医学科学术骨干。擅以五行针灸治疗各类情志病及心身疾病,如抑郁、焦虑症、惊恐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失眠、神经衰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