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安养生•二十四节气之立秋篇】

(2013-08-06 11:08:01)
标签:

健康

正安养生·二十四节气之立秋篇

201387 星期三

农历七月初一 立秋

本期导读

【立秋养生】清热祛暑 健脾补胃

【养生药膳】今秋贴膘 菜酵薯拌

【通神好药】神药茯苓 利湿长寿

【正安医嘱】阴气始下 慎防湿热

 

【立秋养生】

 

【立秋养生】清热祛暑 健脾补胃

http://s9/mw690/6ba124e5tx6BDAa6tny58&690

今天立秋,标志着秋天的开始,是一年中气温由升向降的转折期,此后湿气逐渐减弱,但炎热未消,“秋老虎”仍虎视眈眈。

 长夏七月,人们喜食生冷瓜果、冰冻饮料,助湿邪、损脾阳,所以入秋后易见腹满腹泻之类的疾病。其次,由于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水湿停聚而生痰,早秋脾伤于湿,为冬天的慢性支气管炎复发种下病根,“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早秋七月之湿气,加之立秋之后凉风起,湿与风合,形成风湿之邪,进犯与肺相邻的肩背经络,可见肩背疼痛。而其他筋骨关节痛,则因长夏之湿与早秋之风相合,引发了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由此可见,立秋时节的脾脏保健十分重要。

 

>>多吃祛湿热的药食

    祛湿的药食,最常用的莫过于香薷。《本草纲目》称:“世医治暑病,以香薷饮为首药。”香薷饮不仅是我国民间立秋的节日饮品,还是足以与湿热之气相抗衡的好汤饮。除用于治疗因乘凉饮所引起的怕冷、发热、无汗及呕吐腹泻等症之外,也可作为立秋的防暑饮品加以饮用。

 

    香薷饮由厚朴、扁豆和香薷三味药组成。厚朴有下气、燥温、消胀之功;扁豆为滋养药,常有健脾化湿、清热解毒的功效。这三味药配成香薷汤,是最佳的夏月卫阳要方:50克或25克的香薷、白扁豆和厚朴。香薷10克,白扁豆5克,厚朴5克加入大半锅水,滚开后转小火煎煮15分钟,关火冷却后,调蜂蜜即可。

http://s6/mw690/6ba124e5tx6BDAoxqLP35&690
>>多吃健脾和胃的食物

山药,能健脾补虚,滋精固肾,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立秋后,不妨用山药煮粥,既能增加胃口,还可帮助消化:山药50克,粳米100克。粳米洗净,加山药片,加水,大火烧开后移小火熬至米烂,再放入味精、食盐即成。

芡实、豇豆、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也可多吃。

 

>>忌食生冷食物

“立秋后十日,瓜宜少食”,尽管立秋后天气尚热,但就太阳能量来说,阳气已开始收敛,阴气慢慢增加,这时吃太多阴寒食物,易损伤脾阳,所以应避免进食西瓜、香瓜等寒凉瓜果。

 

>>穴位按摩养生

立秋期间按摩丰隆、足三里、脾俞等穴,也可让脾胃强壮。

http://s7/mw690/6ba124e5tx6BDAtMF4We6&690

 

丰隆穴是化湿要穴;脾俞可以健脾和胃,让人胃口大开;足三里能补中益气、通经活络,以上三穴各按100次,不失为肠胃“避暑”的好办法。

总之,立秋到白露这段时间的养生原则,应以养护脾胃为主。无论饮食还是起居上,都不要让自己的脾胃无辜“遭罪”。

 

【养生药膳】

 

【养生药膳】今秋贴膘 菜酵薯拌

   “贴秋膘”是传统说法,过去为长点脂肪,以备冬天御寒用,所以以吃肉为主。而如今食物丰盛,真正要补的其实是“菜、酵、薯、拌”。

>>绿菜为主,补维生素

夏季饮食,大多以瓜果类为主,立秋后可选择应季绿叶菜,如菠菜、芥蓝、莴笋等,来补充维生素族及叶酸的缺乏,以防视力下降、眼睛干涩、皮肤粗糙、呼吸道易感染等。每天所摄入的绿叶菜的量应为三两到半斤。

>>发酵食物,帮助消化

夏天食欲不振,又多吃寒凉,胃肠消化功能较弱。秋天不妨多吃些发酵食物,如馒头、醪糟、酸奶、豆豉等。

>>薯类为先,预防肥胖

http://s15/mw690/6ba124e5tx6BDAyhUD4ae&690

 

薯类食物属粗粮,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及由此引发的多种慢性病,如肥胖、糖尿病等。秋季是薯类出产旺季,多吃些山药、甘薯、芋头、马铃薯等,很有益处。

 

>>蒸拌菜做主打,降低热量

秋天胃口大开,一不留神容易吃多。试试把菜蒸熟后热拌,茄子、西兰花、蘑菇、柿子椒等放在一起蒸,好看好吃,热量低,营养高。三分钟停火,放凉后即可。

 

【通神好药】

 

【通神好药】神药茯苓 利湿长寿

    立秋的气候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但是气温仍然偏高,俗语有秋后一伏热死人,湿热依然偏重。

   白茯苓,甘温益脾助阳,淡渗利窍除湿。《神农本草经》就有茯苓,认为该品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被列为上品。


http://s6/mw690/6ba124e5tx6BDALJ6UR25&690

   茯苓不仅为医药学家所称道,而且还为历代文人学士所赏识。如唐朝的吴融、李商隐,宋朝的黄庭坚、苏东坡、苏辙,清朝的曹雪芹等都有赞咏茯苓的佳句。其中黄庭坚写的一首词名叫《鹧鸪天》说:汤泛冰瓷一坐春,长松林下结灵根。吉祥老子亲拈出,个个教成百岁人……”苏辙亦有《服茯苓赋》等。清代慈禧太后为保健养生,在太医的推荐下,常令御膳房做茯苓饼,并用来赏赐王公大臣,这种用茯苓粉和精白面制作的糕点,慈禧很是喜爱,御膳房便越做越精细,进而发展为清王朝末期宫廷名点之一。晋朝著名医学家陶弘景说茯苓是通神而致灵,和魂而炼魄的上品仙药。清代贾九如谓茯苓是假松之真液而生,受松之灵气而结之良药。故又有茯灵、茯菟、松薯、松苓、云苓的别名。它寄生在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是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核。

 

八珍糕 茯苓、莲子、芡实、扁豆、薏米、山药、藕粉、白糖,共研为细末,制成糕。此方能健脾养胃,益气和中,用于年老体衰、脏腑虚损、脾胃薄弱、食少腹胀、面黄肌瘦、腹胀便稀等,是清代宫廷常用的补益方之一。乾隆皇帝自乾隆40年左右即开始服用,至80多岁时,尤常服之。

 

 

【正安医嘱】

 

【正安医嘱】阴气始下 慎防湿热

 

作者:正安中医孟飞大夫

天道自然  人道自己

   《黄帝内经》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君王众庶,尽欲全形。又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人是天地精华所生,古时懂得养生之人,会根据自然界变化规律,遵照正确的养生方法,饮食节制,起居规律,不过度操劳,因此,身健神奕,度百岁才去。

 

立秋处暑 太阴湿土

天之六气,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对应日常中的二十四节气,每四节一气,太阴湿土从大暑、立秋、处暑、白露至八月中之秋分,主秋分前六十四日又八十七刻半。这一段暑热潮湿,天时湿热偏胜,植物茂盛,万物成熟,正如《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素问》:“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若气变太过则会雷霆暴雨,天气沉郁,每多头胀而痛,胃脘痞闷,腹部胀满,霍乱吐泻,烦渴尿赤,身体沉困,四肢肿胀等疾患。

http://s3/mw690/6ba124e5tx6BDAU0kQq42&690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疾病?这是因为湿性重浊黏滞,容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假如湿与热和则变症丛生。天气潮湿,雨露沾衣或居住湿处,湿从外而侵袭人体,阻碍正常的阳气输布,出现头胀身重痛,发热体困等。多饮茶酒,多食瓜果及油腻之物,湿从内生,踞于脾藏,渐成湿热,出现腹中不畅,小便短赤,大便粘膩不爽。病久则内外邪气相引,疾病更加复杂。所以要避免以上错误生活方式。

                  

养生建议:衣不宜多  饮食清淡

    立秋是从201387日(农历年七月初一)到2013823日(农历七月十七)转为处暑。

    立秋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秋阳肆虐,温度偏高,时阴雨连绵,气候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饮食上做到清淡,淡味有利湿泄热的作用。

 

食疗粥

陈皮粥:陈皮20克,粳米100克。将陈皮研末。粳米淘洗干净。锅中加入清水,粳米用旺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煮约15分钟,再放入陈皮,略煮即成。本品特点芳香适口,理气健脾除湿。

 

养生茶

  君子茶: 藿香5克,佩兰5克,冲入开水泡10分钟,本品芳香清透,既能疏散体表湿邪,又有化湿和中,开胃健脾的作用。

http://s3/mw690/6ba124e5tx6BDAYL2QGd2&690

古代养生诗

 《养生秘旨》

晚食当肉*,缓步当车。

无罪当富,无灾当福。

莫饮卯时酒,莫飡*申时食。

避风如避箭,避色如避贼。

 

*需要要注意的是这个“当肉”意思是晚饭要少而精,饿了再吃,于是味道就象吃肉一样。

*飡:cān,同“餐”

 

正安中医 孟飞大夫 简介:

    陕西名医孙曼之入室弟子。临床分辨病证、体质、药性,以经方局方为主,四诊合参个体化诊疗。擅治内妇儿杂症,尤擅脾胃、妇科和皮肤病,如急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溃疡病;月经病、盆腔炎;小儿感冒发烧,厌食症。

出诊时间:美仑店周二、四、六、日 10-18

 

 

【联系我们】

 

【正安中医】

北京五四店: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42号(故宫东北角往东200米路南)

北京美仑店:北京市朝阳区科荟路51号院美伦堡13号楼(北师大朝阳附中东侧)

深圳书城店:深圳市福田区红荔路深圳书城中心城S169

咨询预约电话:010-65125070 15811197583

新浪微博:@正安中医 @正安中医约诊 @正安睡眠研究中心 @梁冬

正安中医新浪博客:blog.sina.com.cn/zanchina

 

【正安文化】

学院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国子监街40

学院客服电话:010-64009772151 0113 2691188 1122 9397

新浪微博:@正安文化  @正安聚友会  @正安聚友会深圳分会

正安生命资产管理学院新浪博客:blog.sina.com.cn/lifeta

 

【正安中医生活馆】

正安中医官方淘宝店:Zanchina.taobao.com

新浪微博:@正安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