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安养生•二十四节气之大暑篇】

(2013-07-20 14:10:51)
标签:

正安中医

节气养生

大暑

健康

正安养生·二十四节气之大暑篇

http://s16/mw690/6ba124e5tx6BcEcbEkf6f&690

2013722 星期一

农历六月十五 大暑

本期导读

【大暑养生】远离阳暑 清热补气

【养生药膳】大暑老鸭 胜过补药

【通神好药】芳香植物 排湿除浊

【正安医嘱】大暑时节 祛湿补气

【正安生活】夏菊饮品 消暑化湿

 

 

【大暑养生】

“大暑”标志着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开始了。“大”有“很”的意思,天气进入“大热”或是“闷热”的天气阶段。大暑正值中伏前后,出现40左右的高温天气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是很常见的。

 

http://s11/mw690/6ba124e5tx6BcEeRRLcfa&690

俗语说“冷不过三九,热不过三伏”。三伏天,特别是大暑时期,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期。所以每到这个季节,许多人都会受到“热伤风”、中暑、痢疾等疾病的侵害,尤其是中暑,发病率和致死率都非常高。

三伏天养生,一定要顺应天时,做到一个“伏”字。三伏的“伏”字就是隐伏之意,就是说在太阳大的时候要将自己隐伏起来,不能逆天而行;若不隐伏,就会被暑气所伤。

在中医看来,暑气最易损伤人的津气。因为夏天温度高,人的毛孔处于舒张状态,所以律液很易通过毛孔以汗的形式外泄。津液外泄的同时,气也会随着汗液流失,会出现耗气的症状,比如乏力、懒言等。如果不及时治疗,便会重度中暑。这种中暑一般称为“阳暑”,中阳暑的主要原因是“暑热”,表现有高热,汗出、烦躁、口渴多饮、饮后舒适、小便短赤等症状。

>>大暑,怎样远离阳暑?

针对阳暑是受热后伤津耗气所致,治疗措施应以清热、补气为主。

绿豆汤是清热的佳品。能清热解暑、止渴利水,既是夏季的防暑饮品,也是治疗中暑的良药。所以,常喝绿豆汤,这个夏天就不会太难熬。马铃薯、红薯、香菇、山药等,经常食用,都可以起到益气的作用。

http://s2/mw690/6ba124e5tx6BcEqh7Lb21&690

 

盛夏补水也是一大关键。炎炎夏日,喝些盐开水,可以补充体内失掉的盐分,从而防暑。要少量多次喝,另外,饮茶水也是个防暑的好方法。

为防治中阳暑,可在背后膀胱经及肘窝、窝处刮痧,轻轻向下顺刮或从内向外反复刮动,逐渐加重,沿同一方向刮,力量均匀,刮1020次出现紫红色斑点或斑块为度。20分钟左右或以人耐受为度。

温馨提示:刮痧后要饮热水一杯。由于刮痧使汗孔开泄,邪气外排,要消耗部分体内的津液,刮痧后饮热水一杯,不但可补充消耗的水分,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

揉掐风池穴和太阳穴也可减缓中暑。

双手拇指指尖放在同侧风池穴上,其余四指附在头部两侧,适当用力揉掐0.51分钟。按摩风池穴会疏风清热,开窍镇痛。双手拇指指腹放在同侧太阳穴上,其余四指附于头部,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按摩太阳穴会通络止痛,清热除烦。

>>怎么祛除脾胃寒气?

大暑期间的厌食症状,多于脾胃受凉有关。《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说“长夏善病洞泄寒中”,“洞泄”指拉肚子,而“寒中”指脾胃受凉,中医里,脾胃属中焦,因此称为寒中。有的朋友会问了,大热天的,哪来的寒。就是因为热,才会常常吃冷饮、喝冰水,结果把脾胃机能弄得不正常了。所以,要改善夏天的厌食现象,首先应祛除脾胃的寒气。

驱寒暖胃最常见的食物莫过于生姜。“晨起三片姜,百病消灾殃”,姜的作用除了杀菌外,还可祛寒。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113方中用生姜者68方,或配半夏以降逆止呕,或配陈皮以宣发胃阳,或配紫苏以开散郁气,或配大枣以健脾和血。总离不开一个“寒”字,外寒解表,内寒温中,生姜都是首选。所以才有了“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句俗语。

http://s13/small/6ba124e5tx6BcFkPc966c&690

关于姜的吃法,可姜汤,做姜粥;炒菜时放点姜丝,炖肉、煎鱼加姜片,也可在做馅时加点姜末。

 

生姜红枣粥,出自唐代医家李绛的《兵部手集方》,配方包括生姜15,红枣5枚,粳米100。生姜洗净去皮、切丝,红枣洗净去核,粳米洗净;然后粳米放入锅内,加清水1000毫升烧开,入姜丝、红枣,小火熬煮成粥。每日2次,早晚温热服食即可。

这道粥中,姜是温胃散寒的良药。红枣是脾之果,是脾虚患者的理想食物之一。但需要注意的是,脾胃消化不好,比如胃胀恶心、反酸嗳气的人不宜食用;另有热证上火,比如口干口苦、鼻干咽干、眼红目涩的人也不适宜食用。

夏天天气炎热,容易导致我们食欲减退,按摩足三里可适量增进食欲,并且长期按摩足三里穴也可延年益寿。人体360个穴位中,具有保健养生作用的首推足三里,足三里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祛病延年之功效。此穴常被称为“保健穴”或“长寿穴”。因此,经常按压足三里穴能调节胃液分泌,增强消化系统的功能,并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延缓衰老。

 

练习的具体做法是:拇指与食、中指相对,右手拇指按于右侧足三里穴,先顺、逆时针各揉按32次,然后换手,同样揉按。捶足三里,用两手小指的指关节头(拳心向上)捶足三里,捶时胫骨前肌有明显的酸胀感,对防治肠胃病和伤风感冒有良好的作用。以上二法,可任择一法,或交替进行。

【养生药膳】

中医称鸭肉为滋补上品。这个时节适宜吃鸭肉,补益阴分、滋养脾肾。民间说“大暑老鸭胜补药”。今日大暑,来好好享受这锅既清热又鲜美的靓汤!

>>冬瓜笋干老鸭汤:

 

1.笋干提前用水浸泡至软,捞起洗净撕成长条,切段;

2.冬瓜洗净留皮,去瓤籽切块;火腿稍冲洗,切片;

3.老鸭洗净斩块,汆水后捞起冲净。焯鸭子时用冷水下锅,可去腥气;

4. 倒入瓦煲10碗水烧开,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沸,转小火煲两小时调味饮用。

功效:清热消暑、滋阳补虚损。

http://s16/mw690/6ba124e5tx6BcEAuzYbef&690

>>花旗炖水鸭补阴虚:

1.先将鸭肉洗净、切块,飞水;

2.连同花旗参放进煲内,加水约500毫升,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炖1个小时即可。

水鸭,学名叫绿头鸭,主要生活在河湖芦苇丛,以吃鱼虾贝类为主。中医认为,水鸭味甘、寒,入肺胃肾经,可滋补养胃、补肾除痨热骨蒸,补阴虚,补而不燥。花旗参,味甘、微苦性凉,归心、肺、肾经,补气养阴,清热生津。

花旗参炖水鸭,滋阴养胃。此汤对阴虚体质,形体偏瘦,色枯者有辅助治疗作用。对唇色淡或偏红,舌质偏红,情绪激动时可陡然面红,易上火的人,也有一定作用。

【通神好药】

大暑,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这个时候往往心气容易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难以抵御酷暑,而导致中暑等问题发生,出现头晕、心悸、胸闷、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等。化解这些症状,最好的方法是注意排湿除浊,可用芳香型植物来缓解

新鲜的藿香叶、薄荷叶、佩兰等煮汤或熬粥。新鲜藿香叶可以芳香化浊、祛暑解表;薄荷的主要功效是疏散风热,利咽透疹,舒肝泻热。但不能过度服用。藿香和薄荷均不宜久煎,煮的时间长了其芳香之气会消失,起不到原有效果,因此最好在粥、汤煲好前的几分钟放入。

http://s7/mw690/6ba124e5tx6BcEzkkdwa6&690

 

还有一种叫金银花露的药水,因其可除浊祛暑,每到盛夏颇受欢迎。

在家自行配制的方法非常简单:取金银花50,加水500毫升,浸泡半小时,先用猛火煮,后用小火熬,前后共15分钟,倒出药汁再加水熬,取两次熬得的药汁,一并盛装好放入冰箱备用,喝时调味就可。一般来说,鲜的金银花味道偏苦,干的或是炒过的味道较好。

湿气很重的时候,可将金银花与藿香、佩兰同泡水,鲜藿香叶加佩兰、炒麦芽、甘草等煮水的效果也不错。

【正安医嘱】

 

大暑时节 祛湿补气

 

作者:正安中医孙乃雄大夫

 

一阴已生湿热相杂

    2013年的大暑节气是从722日晚上(农历六月十五日)开始,到87日(农历七月初一)下午转入立秋。

大暑是全年天气最热的时节,传统上讲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等到了大暑逐渐壮大的阴气就开始萌动,土地慢慢潮湿起来了。大暑是六气中第四气太阴湿土的开始,第三气少阳相火暑热旺盛,待到大暑以后由盛转衰,此后湿气逐渐明显。传统上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干燥、二候闷热、三候雷雨大至。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兼有暑热与湿,容易天气沉闷。南方的梅雨季节大致在芒种夏至,北方的雨季略迟,大致在大暑后期。同小暑一样,这个节气在五运中属于第三土运,是五行变化中由春夏的阳向秋冬的阴转折阶段,这个时期土中湿气正在逐渐的积蓄,不必多虑。

http://s7/mw690/6ba124e5tx6BcFnv8Tc56&690

 

大暑季节是由“少阳相火”向“太阴湿土”转变的开始,因此暑热与雨湿间断出现。同时大暑也是夏秋的转折时期,经过春夏季节发越在外的阳气也逐渐的收敛沉降,开始了秋收冬藏的节奏。

大暑之前是少阳相火主时,暑热横行,进入大暑后土湿之气逐渐壮大,容易与由盛转衰的暑热相纠结,产生湿热相杂的局面。正常状态下湿热二气相合,可以长养万物,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营养过剩、工作劳累、嗜酒、起居不适等原因引起湿热郁积太多的时候,反而会对身体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湿邪重浊粘滞,容易阻滞气机,而热为阳邪,易伤津耗气,两者相合,攒聚中焦,于是脾胃枢机不利,脾气不升、胃气不降,轻则精神倦怠、烦热莫名、胃胀胃滞、口气秽浊,重则失眠多梦、手足心俱热、口腔溃疡、大便粘腻不爽、小便黄少、男子阴囊潮湿、女子白带火黄带而气秽,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传统上讲,邪气分为两大类,无形的和有形的,这两种邪气单独为病比较好治疗,如果有形无形混在一起就治疗起来就有难度了。湿热就是如此,两邪气相合,如油和面,难分难解。因而我们在生活中就需要注意,不使体内滋生过多的湿热,或者尽量减少体内湿热的郁积,这也是大暑养生的关键。

 健脾补中养阴护元

如小暑一样,大暑季节也需要养阴益气,一方面健脾以补足中气,一方面养阴以培护元气。参考大暑三候的不同,一候天气燥热,仍需消暑益气为主,二候天气闷热,湿气逐渐上升,就需要健脾祛湿为主,三候晴雨相兼,谨防暑湿混杂为病。当然,也我们需要顾及到上文所讲湿热邪气,湿热的滋生有多种原因,比较多的是过食生冷油腻、饮酒过度以及熬夜。

过食生冷易生寒湿,多食油腻易生痰火,因此在这个季节建议大家饮食清淡,正常吃一些应季的瓜果。所谓的清淡,也就是正常的粗茶淡饭——馒头或者米饭、吃点应季的蔬菜、喝点粥,这就可以了,为了保证营养,可以隔三差五的吃点肉,但也不宜过多。并且我们平时吃肉也是有讲究的,牛肉补土滞气、羊肉补血多火、鸡肉属火动风,俱不相宜,唯有猪肉属水补阴益气,是为首选。

http://s9/mw690/6ba124e5tx6BcFpHuJy18&690

 

常说饮酒,少酌可以促进血脉流通,多饮却增诸多祸患。酒是水曲两物凝结而成,一方面水性阴寒难化,从而伤及脾胃阳气,另一方面曲性剽悍上奔,扰动肝胆相火,大泄元气,又使肝木疏泄太过,克伐脾土。致使脾土伤之又伤,不能健运,于是滋生湿热。

至于熬夜和工作劳累,不仅不能补充元气,而且过分消耗元气,从而损伤脾胃之气,脾气当升不升、胃气当降不降,于是逐渐滋生湿热。

 

 

养生建议:远离“暑热”“湿气”“湿热”

 

1、水果粥饮

暑热明显的时候我们就需要清解暑热,西瓜是这个时候的首选,可以适当的吃些西瓜消解暑热,同时我们可以喝些酸梅汤以酸甘养阴,熬绿豆粥、赤小豆粥、莲子羹之类辅助消减暑热。

 

湿气明显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健脾利湿,西瓜也能利水祛湿,因此西瓜也是首选,我们也可以做冬瓜汤、鲤鱼汤、薏米粥或者山药粥,当然绿豆粥也有一定利水功效。

在这里给大家特别推荐一款粥:淮山薏米莲子粥。可以健脾益气、利水祛湿,又能养肝明目。用淮山、薏米各30克,枸杞10克,野菊花数朵,莲子肉15克,大米60克,淘洗干净后与大米共煮成粥,熟后加白糖调匀即成。

 

湿热刚开始的时候就可以通过食疗祛除湿气,湿气走掉了,热气也就消散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前面健脾利湿的养生食疗方式也适用于这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祛湿同时我们需要辅以少量的苦味用以清解火热,比如莲子心、苦瓜、野菊花之类。当湿热过重,食疗的效果就显得有限,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服用一些中药帮助身体清解湿热了。

2、茶疗

生活中除了食疗以外,也可以茶疗,选择清淡微苦而芳香的绿茶,正好可以清解暑热、利水渗湿,而且绿茶也有清除湿热的功效。茶不宜酽,过犹不及,清淡的绿茶可以健脾益胃,过浓的茶反而会阻碍脾胃之气的运行。

 

我们在泡绿茶的时候可以加入一些中药,帮助日常饮食调整:

在火热暑气比较旺盛的时候就可以适当的加入苦味药物清热去火,比如苦丁茶,这种中药苦甘寒,可以去风热、疗头痛以及热病烦渴等;莲子心味苦,以心入心而可清心火,同时也有平肝火、收涩固精的作用;野菊花苦辛平,可以在清热解毒的同时清肝明目;枸杞叶甘凉微苦,补虚益精、清热明目;合欢皮甘平,具有安神解郁、促进睡眠、补益阴血。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湿气逐渐明显的时候可以加入茯苓甘淡平利水逐湿、健运脾阳,也可以用茯神,兼有养心宁神的作用;益母草花甘凉微苦,在利水祛湿的同时有养血活血、平补阴气的作用;也可以加入辛苦微温的石菖蒲,具有化痰开窍、化湿行气,并且可以宣通心络,有一定增强记忆力的作用。在祛湿的同时我们也是可以辅以金银花、薄荷叶、野菊花之类,一方面芳香化湿,一方面也可以清肝明目。

 

正安中医孙乃雄大夫:

 

陕西名医孙曼之之子,《孙曼之中医师承丛书》主编,《谢映庐医案评析》合著者。随父习医,浸淫伤寒,兼通温病、内伤诸门。擅治脾胃与妇科病,对各种炎症、痛证、过敏性疾病有独到见解。

出诊时间:美仑店周二、四、六、日 10-18 

http://s11/mw690/6ba124e5tx6BcFuEhpo6a&690

 

 

【正安生活】

夏菊饮品 消暑化湿

由中国药膳研究会副秘书长、教授、主任医师赵国新先生推荐,集正安中医加减化裁,配伍而成。

盛夏时节,优惠连连!纯中药的正安#夏菊饮#满百元半价换啦!坐在办公室泡上一杯漂亮的花草茶,美哉美!

抢购网址: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spm=0.0.0.0.RsYc7l&id=21360383084

 http://s16/mw690/6ba124e5tx6BcFwsdFZdf&690

 

【联系我们】

【正安中医】

北京五四店: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42号(故宫东北角往东200路南)

北京美仑店:北京市朝阳区科荟路51号院美伦堡13号楼(北师大朝阳附中东侧)

深圳书城店:深圳市福田区红荔路深圳书城中心城S169

咨询预约电话:010-65125070 15811197583

新浪微博:@正安中医 @正安中医约诊 @正安睡眠研究中心 @梁冬

正安中医新浪博客:blog.sina.com.cn/zanchina

 

 【正安文化】

学院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国子监街40

学院客服电话:010-64009772151 0113 2691188 1122 9397

新浪微博:@正安文化  @正安聚友会  @正安聚友会深圳分会

正安生命资产管理学院新浪博客:blog.sina.com.cn/lifeta

 

 【正安中医生活馆】

正安中医官方淘宝店:Zanchina.taobao.com

新浪微博:@正安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