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穿北美大陆剑指北冰洋(3)——Canada国家公园(中)

2023-10-22 07:47:04
标签: 加拿大国家公园 jasper columbiaicefield 带着工作去旅行 自驾游

Lake LouiseColumbia Icefield,雪山夹道已是美不胜收,赶上气象喜怒多变,时晴时雨,时而乌云密布,时而蓝天白云,时而云雾飘渺,竟成了这一路,最令人心醉的一段风景之一。

(题图:Columbia Icefield 左侧Athabasca Glacier 右侧Dome Glacier)

2022717一早离开Lake Louise拍到Herbert Lake清晨7点清亮的镜面雪山倒影。

(图21 清晨镜面 @ Herbert Lake)

Bow Lake近前,Crowfoot Mt跟台地一般,落石一圈,好似套了一件裙摆,让一旁稍远同样海拔三千米的Mt Tompson失了光彩。

(图22 Crowfoot Mt的裙摆 @ Bow Lake)

最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Peyto Lake的颜色,那该死的天空蓝,纯净得跟冰种翡翠一般,不带一点瑕疵。倾斜的雪山,山间悬浮棉花几团,静静地躺在湖水中。北面山谷乌云笼罩,黑团团压将过来。老天善解人意,在头顶留了几道缝隙,阳光漏过,给原本昏暗的大地,投上斑驳光影。由此形成的强烈反差,成就了下面这张照片,入选本次旅行最佳摄影二等奖。湖水呈现蓝色,归功于漂浮于湖水中的岩粉,仅散射蓝光。Peyto是一个既风趣直率的背包向导的名字,在Columbia Icefield的探险队伍中有看到。湖区原本被冰川覆盖,冰川退却后,在湖尾留下一个沙滩三角洲。

(图23 天空蓝 @ Peyto Lake)

还未驶入乌云区,已被万千变换的景象折服。Waterfowl Lake Campground停车,跳上大岩石拍照。到了Waterfowl Lake,雨滴开始飘落。接下来钻入乌云覆盖区,发生的事情,可以预料和想象。一阵瓢泼大雨过后,太阳重新露面,然而却羞羞答答,时不时还要再藏起来,跟你捉个迷藏。当时的大地,雾气升腾,云团翻滚,雪山浮在云雾之上,时隐时现,整个世界变得清新明亮,太阳雨也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如此仙境,自然不能辜负,拍视频不断,应该是这一路车拍最多的一次。

(图24 云雾升腾 @ Waterfowl Lake Campground)
(图25 下雨了 @ Waterfowl Lake)

到了The Big Bend,才算真正雨过天晴。一个180°的发卡弯,海拔陡然抬升许多。转到山峰背后,Parker Ridge停车场,人在半山腰,一面缓坡入谷,一面雪山堵面,白色积雪感觉触手可及。

(图26 The Big Bend)
 (图27 积雪触手可及 @ Parker Ridge Parking Lot)

再向前行不远,就是北美最大冰原Columbia IcefieldAthabasca Glacier的巨大冰舌,正对公路流淌下来,由此产生一种令人无法抗拒的吸引力。这里有巨大的停车场和服务设施,游客可乘车上到冰舌,也可徒步到达冰舌下方。个人自然选择后者。徒步路上间隔立有年份标牌,那是当年冰川所在的最远位置。小冰期最盛时期(1840-1860),冰川一度覆盖到游客中心后面,1917年还在公路附近徘徊,1940s就退到了如今湖的位置,直观体会百年来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如今冰川还在以每年5米的速度收缩。

(图28 Athabasca Glacier近在咫尺)

徒步从路边停车场开始,冰川看着近,走着却有点远 。过了湖边停车场,一段陡坡后,来到冰川脚下。镶嵌在土里的大石块,表面划痕一道道,沿着下山的方向,那是冰川在展示它的肌肉。面前一条小河,隔着冰舌,融雪汇集而成,河水因岩粉含量高而变得浑浊(murky brown),向下注入低洼处的那个湖泊。小河水量之大,超乎我的想象。要不怎么说保护冰川对人类如此重要呢,那可是大江大河的活水源头,缓缓释放,经年不断。

(图29 江河源头)

仰望Athabasca Glacier,顶部凹陷。空气经过,遇冷顺着这个拗口沉降,形成徐徐微风(Katabatic Wind),凉飕飕的(秋季因温差大,风力更胜)。右侧隆起的穹顶,正是Snow Dome,北美水文顶点(hydrological apex)之一(另一处在美国的Glacial National Park境内),水系在此一分为三,分别流向太平洋、北冰洋和大西洋。高原气候多变,忽一团云雾飘至,模糊了雪山轮廓,顺带着雨点阵阵。转还湖边停车场,雨愈发大了,正好躲进休息厅避雨。回到停车点,雨仍在下,但显然山坳处已经放晴,一方蓝天探出,照亮雪原一片,金光闪闪。于是抓住机会,冒雨爬上附近一人高的土石堆,360°狂拍。不知不觉中,雨停了。

(图30 雨后Columbia Icefield)

土石堆向前向后延伸,成环状,突然意识到,这是冰川终磧(应该是1917年那条)。放眼望去,还有大大小小弧形土石堆无数,都是冰川停留的痕迹,尺寸大小可以用来判断冰川停留时间的长短。

(图31 图片教学:冰川终磧和侧磧)

附近有个空中玻璃廊桥(Skywalk),建在峡谷之上,没留意,遗憾错过。过了Columbia Icefield,就是Jasper National Park地界。挺进Jasper的一路,Athabasca River缠绵相随,途中有个Valley of the Five Lakes的地方,由五个相连的大小湖泊组成,一字排开,分别取名一号到五号,可见西方人在取名方面有多随性。进入湖区,需徒步一段,草木繁盛,游人也不少。有了之前的经历,这里的湖只能用乏善可陈来形容,留在记忆里的,是湖边清澈的翡翠绿,下水嬉戏拍照的一帮年轻人,还有一对红色休闲椅(同款在Takakkaw Falls见过,应是公园标配)。停车场有野餐桌,伴着夕阳,顺便做了一顿饭。

(图32 网红椅 @ Valley of the Five Lakes)

临近Jasper镇,隔着车窗,拍到一只黑熊妈妈带着两幼仔宝宝,路边草丛出没。这是这一路第一次遇见熊,从此开启之后十多次的偶遇,到后来都见怪不怪了。到达小镇,已是下午7:30。先到Old Fort Point,路边拍到一只母Elk(没鹿角)吃草。此地可徒步登高,赏日出日落,然而不让夜宿,于是打消了停留念头。经铁桥返回,进入镇区,这里背山临河,远处雪山环绕,开阔视野,让人心旷神怡,比Banff更胜一筹。小镇的布局和规模,就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小型火车站:轨上趴着一列长长的货车,主街道平行而就,一台机车头展品,一根图腾柱(非常夺人眼球),沿街一排古典门面商铺。绕到主街后面,兜兜转转,温柔的阳光洒在这些古色古香的建筑上,是我喜欢的样式风格。

(图33 Jasper镇前火车站)

继续前往Lake Edith and Lake Annette。停车场到Annette湖滩之间,一大片草地已经岁枯,昏黄阳光照射,散发着一种温馨迟暮之美,几丛太阳花(应该是宿根天人菊),风中摇曳,平添许多生趣。 另一侧的Edith湖要静谧许多,湖水微微泛着涟漪,映照着远处的雪山,水天之间,云杉束腰,因大角度光线缘故,一半明亮黄澄,一半暗淡绿墨。离开时,遇七只Elk遛大街(辨别方法:颈部腹部颜色更深,臀部米色,公的才有角,幼仔皮毛有白色斑点),那悠闲模样,让人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我们人类和野餐桌,在它们眼里,应该与草木无异。

(图34 秋送枯草黄 @ Lake Annette)
(图35 人与自然的和谐 @ Lake Edith)

随遇而安,继续深入,直奔Medicine Lake,准备就着晚霞下晚饭。经过Maligne Canyon观景台,一座凉亭,一堵石栏,远眺河谷。有人盘坐在石墙上,一瓶汽水一袋零食,享受着夕阳美好时光。某一岔路口遇见mule deer两只,正在舔舐路面,应该是补充矿物质。

(图37 野生动物合集)

Medicine Lake一定发生过山火,因为周边树木光秃秃。但接近地面的根部,已经显露绿意,大自然的恢复需假以时日。衰败残缺亦不失美感,配合漫天粉红鳞片状晚霞云彩,湖光潋滟,也是美得一塌糊涂。一群野鸭,数量可观,大摇大摆过了马路,来到湖边觅食啃草,最后跃入湖中,畅快游弋而去。这里水位阴晴不定,破碎了人们筑坝的希望,后来发现原因,原来这里连通着庞大的地下河系统(可能是世界之最),出口在17英里以外。冷风习习,躲回车里,面朝大湖吃晚饭。时有车辆停靠拍照,都是从更里面的Maligne Lake返航的。

(图36 Medicine Lake的晚霞)

开夜车赶Hinton。开出Jasper的一段,穿行在河道之中,风景应该不错,奈何大地被夜幕裹藏起来,啥也看不见。夜宿Walmart停车场,第二天休整一天,露宿图书馆停车场,旁边一儿童游乐场和滑板公园,散步时,有小伙在练习滑板,很丝滑流畅。第三日开上了去往Yukon40号公路。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