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企业债慢谈(五):债券净价涨跌,跟哪些因素有关?

(2016-04-12 15:12:33)
分类: 固收套利

  购买企业债,每个人的期望不同,有人想坐吃利息,也有人喜欢炒债赚价差。但是,不论抱着哪种心态,只要涉足债市,就不能不关心债券价格。债券净价的涨跌,影响价差收益,也改变YTM。

 

那么,哪些变量会引发债券价格的涨跌呢?

 

下面做了一些整理,供同学们参考。

 

简单来说,资金的供需影响债市的价格。资本是逐利的,哪些收益高就往哪里,资本涌向哪里,哪里的价格就被推高。当债市利息收益相对资金市场平均收益更高时,产生赢利预期,资金涌入,债券价格会上涨;反之债券价格下跌。


1.利率调整
债券价格的涨跌与利率的升降成反向关系。加息时,债券的“高息”优势被削减,引起“看空”预期,资金离场,债券会价格下跌;降息时,债券的“高息”优势被加强,引起“看多”预期,资金进场,债券价格上涨。同样,当相同风险等级的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上涨时,债券价格会受影响下跌;反之上涨。

 

3.YTM的变化
债券价格与YTM是负相关的,属于典型的跷跷板关系。债券价格上涨会使得YTM下降,当YTM降到与市场平均收益接近或更低时,会引起“看空”预期,资金离场债券价格下跌,当价格下跌带来有吸引力的YTM时,又会引发“看多”,资金涌入债券价格上涨。


3.股市行情
债市与股市是相互涨消的关系。股市行情好时,资金跑起股市,债市下跌;相反,股市的熊市往往推动债市的牛市。

 

4.通胀程度
轻度的通货膨胀下,人们出对资产保值的想法,会增持债券,有利于债券价格上涨;但在恶性通胀来临,债券利息收益抵御不了通胀时,人们会将资金移到更安全的地方,比如黄金、实物资产、囤积商品、境外等,会导致债券价格下跌。


5.派息日
当派过息后,YTM会上涨,必然引起债券价格上涨。



以上变量会影响债券价格外,债券本身的特质还会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加大环境对其价格的影响程度。

 

1.久期
债券的久期最长,其价格对利率的变化越敏感。加息(或降息)时,久期长的债券的净价跌幅(或涨幅)比久期短的要大。

 

2.信用利差
债市整体看多时,信用评级对价格的影响不大;在债市恐慌时,信用利差会扩大,资质好的债券要比差的抗跌。

 

3.回购折算率
债市牛市时,可质押回购的债券会更受青睐,因此可或获得一定的利差,折算率最高的利差更大。


债券价格还受到政治因素、机构投机等因素的影响。本文仅对影响债券的主要的显见的因素做了一个归纳,有不全面的地方,待同学们补充。另外,实际上影响债券价格的因素不一定会单独存在,常会出现多个因素共存博弈的情况,仅根据一点来判断债券的价格趋势是不够的,要同时考虑多个因素的影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58aca80010117vk.html

 

 

债券的税率与避税

如下图所示,除了国债,其它债券的利息都要收20%利息税的。

债券票面利率越高,利息税也就越高,因此避税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是必须要知道的

简单来说,避税操作就是付息前卖出,付息后买回

以下引用没钱又丑老师的经典操作
以怀化债(111051)为例,票面利率8.1%,利息税要扣掉1.62元。
具体操作
1 在派息前卖出债券,派息后重新买入债券
这也是最常规的避税操作。可以参考债券派息日前后的K线图。会发现由于持有这种避税想法的投资者众多,往往在派息前,债券持续下行,派息后债券强势上涨。(还有一个原因,派息后的债券,持有收益率相对高一些)
至于提前卖债的时间,胆小的,提前一两个月卖;胆大的,提前一两天卖。
通常避掉一半的税问题不大。
具体案例,举例并不代表推荐该债券。
122857 在12.15债权登记,16日派息。
2011.12.15开盘93元出掉122857。次日在93元以下将122857全部接回。完美避税。

2 建立一个债券池,将心中满意的债券放在里面。通过两支相近债券的相互切换来实现避税。
2.1 当一支债券快接近派息日时,卖掉,然后买入债券池中另外一支债券,可以实现完全避税。
2.2 我更欣赏另外一种避税方式。持有一支债券时,当另外一支债券除息后,将手中债券抛掉换成除息债券。此时,刚出息的债券,买入后相对收益较高(持有利息=票面利息/全价,此时,净价几乎等于全价)
2.3 或者,持有一支债券时,当一支更高收益的新债上市时,将手中债券抛掉换成新债。此时,新债净价几乎等于全价。
在实际操作案例中,如2009年11月,将全价109.02元的怀化债(111051)抛掉,换成全价104元左右的银基债(112014)就是不错避税选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