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关于人物:
Moon不是我,首先,虽然也许你会这样觉得,因为“你写的都是好词”啊,又或者“到处都是娘娘的影子”。我承认一贯自恋的我,或者一向尖酸刻薄的我,通常很吝啬去褒扬另一个同姓,但这里的Moon已经与性别没有多大的关系,如果有,那么只是在于她无坚不摧的柔软。我不否认,我爱这样的女人,但仍然无法象她那样放下,放不下优秀,所以无法空洞。
Nana可能有点像我,10年前的我,也有些身边丫头的影子,是一个随时准备战斗的小刺猬,却苦无对手,或者不知道该向谁宣战,于是被柔软征服,因为不曾不懂不敢甚至不屑柔软,所以害怕柔软,只能投降。
男孩,是我心里的孩子,骄傲且任性,带着小小无奈和大大的灵气。
所以,有人猜对了,故事也许是三个人的视角,也同样是一个人的三个阶段。
关于故事
熟悉的女朋友说,“以你的才情,只算中等之作”,感谢她的褒奖,可能认识十几年又许久未见的她,在回忆里慢慢优化了我,也可能的是,许久没写字的我慢慢疏离了写字的感受,更可能是,现在的我,越发放弃了对于结构,布局,戏剧冲突那些的谋划,所以,写的文字,越发的淡薄,越发的不动人了吧。
这个故事原本只想写Nana的世界,她本该是那个见证柔软的力量的视角,却为了交代人物,而加出了后面的两节。虽然我本觉得很多事情就不该交代清楚,试问在现实中,有多少事情我们能知头知尾呢,但最终的补充说明,算是自己的小小让步,又可能只是那个下午我写得意犹未尽而已。对于狗尾续貂的两段,我有点对自己感到抱歉。
关于表达
“娘娘,你究竟想说什么?”这是个不太好回答的问题,或者,我该先问问,你们读到了什么吧。写字就是这样一种神奇的东西,我们希望借助文字来交流,但却无法要求读者有与作者同样的心境和状态,所以,理解上的偏差在所难免。
对于我的文字,很早前就有人说过,太难懂,读者寥寥。而读图时代,我们更习惯了阅读却不思考,可惜我的文字既不香艳刺激也不诙谐有趣,所以,恐怕最通常的反应是“看不懂“。
然后,有人会觉得,这是在说梦想吗?一个支持别人实现梦想,同时美梦成真的故事,好吧,确实够俗辣,在这个“梦想”被滥用的年代,我多么不忍心让自己的故事最终庸俗,但不得不承认当十多年前这个故事在脑子里隐隐飘出的时候,确实与巴黎那栋著名的不知名建筑有关,与善心人士对艺术梦想的支持有关。
事实上,我想表达什么呢,主题大概只是“柔软”吧,Moon因为柔软放弃过,而后选择了开这家店,因为当她忘记自己的样子,即忘记外界眼光的时候,她感知内心的力量,柔软的力量。男孩因为挫折而柔软,却用柔软做借口,可以狡猾可以无赖的借口,而当他被柔软包围,慢慢感受到那种力量,所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完成那那幅他觉得“吓人一跳”的作品。Nana呢,还没有学会柔软,就像一只还不会伸懒腰的刺猬,但内里的柔软让她很敏锐地觉得这种力量的存在,所以她是个旁观者。
这是第一次写什么来解释自己的字,以前的我更喜欢“懂的人入”,当我开始尝试解释,是不是学会柔软的开始呢?
Moon不是我,首先,虽然也许你会这样觉得,因为“你写的都是好词”啊,又或者“到处都是娘娘的影子”。我承认一贯自恋的我,或者一向尖酸刻薄的我,通常很吝啬去褒扬另一个同姓,但这里的Moon已经与性别没有多大的关系,如果有,那么只是在于她无坚不摧的柔软。我不否认,我爱这样的女人,但仍然无法象她那样放下,放不下优秀,所以无法空洞。
Nana可能有点像我,10年前的我,也有些身边丫头的影子,是一个随时准备战斗的小刺猬,却苦无对手,或者不知道该向谁宣战,于是被柔软征服,因为不曾不懂不敢甚至不屑柔软,所以害怕柔软,只能投降。
男孩,是我心里的孩子,骄傲且任性,带着小小无奈和大大的灵气。
所以,有人猜对了,故事也许是三个人的视角,也同样是一个人的三个阶段。
关于故事
熟悉的女朋友说,“以你的才情,只算中等之作”,感谢她的褒奖,可能认识十几年又许久未见的她,在回忆里慢慢优化了我,也可能的是,许久没写字的我慢慢疏离了写字的感受,更可能是,现在的我,越发放弃了对于结构,布局,戏剧冲突那些的谋划,所以,写的文字,越发的淡薄,越发的不动人了吧。
这个故事原本只想写Nana的世界,她本该是那个见证柔软的力量的视角,却为了交代人物,而加出了后面的两节。虽然我本觉得很多事情就不该交代清楚,试问在现实中,有多少事情我们能知头知尾呢,但最终的补充说明,算是自己的小小让步,又可能只是那个下午我写得意犹未尽而已。对于狗尾续貂的两段,我有点对自己感到抱歉。
关于表达
“娘娘,你究竟想说什么?”这是个不太好回答的问题,或者,我该先问问,你们读到了什么吧。写字就是这样一种神奇的东西,我们希望借助文字来交流,但却无法要求读者有与作者同样的心境和状态,所以,理解上的偏差在所难免。
对于我的文字,很早前就有人说过,太难懂,读者寥寥。而读图时代,我们更习惯了阅读却不思考,可惜我的文字既不香艳刺激也不诙谐有趣,所以,恐怕最通常的反应是“看不懂“。
然后,有人会觉得,这是在说梦想吗?一个支持别人实现梦想,同时美梦成真的故事,好吧,确实够俗辣,在这个“梦想”被滥用的年代,我多么不忍心让自己的故事最终庸俗,但不得不承认当十多年前这个故事在脑子里隐隐飘出的时候,确实与巴黎那栋著名的不知名建筑有关,与善心人士对艺术梦想的支持有关。
事实上,我想表达什么呢,主题大概只是“柔软”吧,Moon因为柔软放弃过,而后选择了开这家店,因为当她忘记自己的样子,即忘记外界眼光的时候,她感知内心的力量,柔软的力量。男孩因为挫折而柔软,却用柔软做借口,可以狡猾可以无赖的借口,而当他被柔软包围,慢慢感受到那种力量,所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完成那那幅他觉得“吓人一跳”的作品。Nana呢,还没有学会柔软,就像一只还不会伸懒腰的刺猬,但内里的柔软让她很敏锐地觉得这种力量的存在,所以她是个旁观者。
这是第一次写什么来解释自己的字,以前的我更喜欢“懂的人入”,当我开始尝试解释,是不是学会柔软的开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