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大理南涧南涧跳菜无量山樱花旅游图片 |
分类: 行行摄摄--大美川滇 |
在南涧无量山赏完冬樱花,接着品美食--跳菜。跳菜不是一道菜,它是一种盛行于南涧彝族地区、集歌舞、饮食、娱乐、杂技、文化为一体的民俗活动,是南涧县最有特色最原汁原味的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歌舞伴餐。



彝族的歌舞伴餐——“跳菜”,即舞蹈着上菜。它是云南无量山、哀牢山彝族民间一种独特的上菜形式和宴宾时的最高礼仪,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舞蹈、音乐、杂技与饮食完美结合的传统饮食文化。(每人70元)

餐前准备。

跳菜正式开始。



跳菜”者一般两人一对,一对跟着一对跳,姿势各异,变化多端,刚柔相济,旋转自如,不断地把装满菜肴的托盘在他们手中花样翻新。

有的用头顶,有的用手托;更有的用肩抬,有的一人骑在一人身上,下方两手托盘,上方吹奏金唢呐,头还顶着大菜。

伴随着激越的唢呐声,他们翻转跺脚,大步舞盘,竞献绝技。

跳菜”者随着舞姿,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忽前忽后,忽左忽右,不断变化着位置,始终稳稳当当,一点菜也不会撒出来。

在宾客的一片赞叹叫好声中,“跳菜”者神不知鬼不觉已把菜陆续摆到桌上。

现有资料和官方说法是,南涧跳菜历史悠久,源于母系社会,盛于唐朝年间,是南涧民族文化的源头。南诏国王在“南诏奉圣乐”的伴奏下,跳着“捧盘舞”,向大唐皇帝供奉礼品。现在南涧跳菜,和南诏时期的“捧盘舞”,如出一辙。

跳菜又叫“抬菜舞”、“捧盘舞”,由“吾切拔”和“吾下拔”组成。“吾切拔”和“吾下拔”是彝语,意即抬菜人和下菜人,“吾下拔”还要充当“引菜(路)人”的角色。


既简单又复杂的跳菜,将南涧古色古香的饮食文化,粗犷、古朴、生动、形象的民间艺术高度融合,被称为东方饮食文化的奇葩。它不仅包含了饮食的精华,也囊括了民族文化的内涵。


菜肴荤素搭配,彝族美食味道不错,游客们边吃边看边拍。







彝族的歌舞伴餐——“跳菜”,即舞蹈着上菜。它是云南无量山、哀牢山彝族民间一种独特的上菜形式和宴宾时的最高礼仪,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舞蹈、音乐、杂技与饮食完美结合的传统饮食文化。(每人70元)

餐前准备。

跳菜正式开始。



跳菜”者一般两人一对,一对跟着一对跳,姿势各异,变化多端,刚柔相济,旋转自如,不断地把装满菜肴的托盘在他们手中花样翻新。

有的用头顶,有的用手托;更有的用肩抬,有的一人骑在一人身上,下方两手托盘,上方吹奏金唢呐,头还顶着大菜。

伴随着激越的唢呐声,他们翻转跺脚,大步舞盘,竞献绝技。

跳菜”者随着舞姿,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忽前忽后,忽左忽右,不断变化着位置,始终稳稳当当,一点菜也不会撒出来。

在宾客的一片赞叹叫好声中,“跳菜”者神不知鬼不觉已把菜陆续摆到桌上。

现有资料和官方说法是,南涧跳菜历史悠久,源于母系社会,盛于唐朝年间,是南涧民族文化的源头。南诏国王在“南诏奉圣乐”的伴奏下,跳着“捧盘舞”,向大唐皇帝供奉礼品。现在南涧跳菜,和南诏时期的“捧盘舞”,如出一辙。

跳菜又叫“抬菜舞”、“捧盘舞”,由“吾切拔”和“吾下拔”组成。“吾切拔”和“吾下拔”是彝语,意即抬菜人和下菜人,“吾下拔”还要充当“引菜(路)人”的角色。


既简单又复杂的跳菜,将南涧古色古香的饮食文化,粗犷、古朴、生动、形象的民间艺术高度融合,被称为东方饮食文化的奇葩。它不仅包含了饮食的精华,也囊括了民族文化的内涵。


菜肴荤素搭配,彝族美食味道不错,游客们边吃边看边拍。




前一篇:冬日雾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