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纪事——前门 大栅栏

标签:
旅游 |
那天我们从太庙出来,右转走过金水桥进入天安门,转了一圈就出来了。人多,买东西的也多,那些小贩也真是胆大,在城门楼子里就转起了闪光的陀螺,吸引游人注意,有点乱。
过地下通道,来到了广场。广场上巨大的屏幕播着些什么也没有注意,反正对这些没了兴趣,急急忙忙往前赶。看到了前门客栈,门前有一块“泰丰楼饭庄旧址”的牌子,应该是老字号,拍一张。
这家的门脸很有特点,一副对子刻在了门上,应该是书香门第,肃然起敬,拍一张。后来在西街也发现了木刻的对联,这应该是老北京的老传统了。
忘记了这个胡同的名字,左面飘着的“马铁板”的锦旗吸引了我,是招牌?我不懂,拍一张。
来过北京多次,还是第一次误打误撞的钻进了大栅栏西街,墙上门牌这么写着,可看前面的大铁门上写着“观音庙街”。不知道有什么典故,拍一张。
看这两块招牌应该是老字号吧,水泥的,还麻麻拉拉的,好像都有“包浆”了,年头不短啊,拍一张。
看右面门脸,又有一块木刻对联,上联是“深巷藏福地一代文豪一代风流流连于此”横批是“青云阁”,
看这上联应该有位风流倜傥的文人居住于此,难道有什么故事?看下联,坏了,下联没拍清楚!各位看官,帮帮忙了您呢,给对一下联好不好啊?甭管怎样,拍一张。
这辆古旧的洋车我喜欢。斑驳的黑漆,生锈的铃盖儿,收拢的蓬架和落着残雪的座椅,想当年,骆驼祥子就是拉着它载着虎妞谈恋爱的吧。再看右边的轱辘,木制的,卯着铁钉,承载着多少历史啊,破旧了但屹立不倒,王公大臣们的印记,拍一张。
拍一张。
京味炒菜!流金的四个大字,褪色的木板,好怀旧的牌牌,拍一张。
胡同的尽头应该是一家传统的中医按摩。中医,可是老祖宗留下的好玩意,想起了喜来乐,拍一张。
现在还有多少东西是“国营”的了?拍一张。
继电器厂门前全是电线?跟电有关,拍一张。
又一处门上刻着对联的。我还是喜欢这两只灯笼,我相信这是两只年代久远,做工精湛的古董。有明白的么,给讲讲啊,拍一张。
我喜欢西街,第一次来就被她迷住了。老婆看到了卤煮,非要尝尝(上次来没吃上),我便对她说:你先吃着,我出去转转。结果就看到了这么多我以前没见到的,很有文化的老物件。那古旧的楹联,褪色的灯笼,刻画着记忆的碾子,忙得热火朝天的卤煮师傅。我很喜欢卤煮师傅,拍了很多,他还笑了,下一回单独写他。
尝了地道的卤煮(我没吃,我还是喜欢东北的饺子),我们来到了名扬四海的大栅栏。似乎有些变化,08年来过一次,但怎么变了,说不清楚,拍一张。
这块牌牌还是有百年老店的味道,拍一张。
演绎着现代气息的新街,拍一张。
瞧什么呢?拍一张。
这个我喜欢,总算是找到一点怀旧的感觉。外甥媳妇说叫叮铛车,上去看看,拍一张。
里面还真干净,很热闹,老的少的很开心,那整齐的吊环是现在装的还是以前就这样啊?不知道。有一穿制服的说:买票了么?要开车了。要买票啊,还能开?拍一张。
叮铛车载着老人们对儿时的回忆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叮叮当当发车了!拍一张。
红红火火的小灯笼组成了大大的红灯笼,无不显示年节的欢快气氛,这两只热恋的小鸟闯进了我的镜头:过年了,给俺买串糖葫芦么。撒娇呢,拍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