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速公路在广西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011-10-02 13:35:08)
标签:

杂谈

 

高速公路在广西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十年来,广西高速公路发展迅速,目前总里程已达到2395公里,极大改善了广西整个区域的交通状况和投资环境,推动广西的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随着高速公路网络的不断优化,广西形成了新的高速经济产业带,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2009年,广西国民生产总值达7700亿元,是1999年1971亿元的3.9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0%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5923元,是1999年4148元的3.9倍;财政收入966.89亿元,是1999年133.56亿元的7.2倍。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09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398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51元,分别比1999年提高94.31%和175%。高速公路网优化在广西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

 

一、优化广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一)有利于加快构建广西大容量、高效率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

高速公路提高了整个广西的交通运输效益。高速公路网的发展使广西路网的整体通行能力大大提高,车辆平均行驶速度得到大幅度提升,汽车运输的运距不断延伸。过去,广西交通建设落后,公路等级低,运输负荷重,特别是桂西山区,路窄弯多,还面临着超负荷的运输压力,高速公路修建极大缓解铁路和原有公路的运输压力,改善现有公路的通行条件,把整个交通体系提升到大容量、高效率的现代化发展之中,加快形成以连接多区域的高速公路网为主骨架的出海出省出边国际大通道,形成高效便捷、安全畅通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 

(二)提高广西通往越南及东盟国家的公路交通走廊的通行能力。广西东靠西联,区位优势明显,是中国与东盟物资进出的重要承接点,也是西部省区与东盟国家贸易发展的最便捷通道,但是过去广西与外部对接的公路等级比较低,南友、南百等高速公路的修建直接改善了广西通往越南及东盟国家的公路交通状况,提升边境公路的道路等级,提高通往越南及东盟国家的公路交通走廊的通行能力。

二、带动沿线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

高速公路的建设不仅极大地推动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流动,而且辐射和带动整个公路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掀起基础设施建设高潮,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给广西的经济腾飞带来新的契机。

(一)带动物流园区和商贸基础设施建设

高速公路对于沿线物流园区和商贸发展具有极大的带动作用。如南百高速公路的修建,促使百色市加快确立了早日建成中国西南地区商品集散地和物流中心的发展战略,把百色市的产业、区位和边境口岸优势进一步发挥出来。随着南百高速公路的建设,百色市在沿线倾力打造驰程鑫鸿物流园、百色城东商贸物流园、百色城东物流中心、靖西龙邦国际物流中心、百色铝材交易中心、田阳物流园等,改变了百色市港口、码头、车站的储运、物流业相对落后的局面,使商贸物流成为产业增长的亮点。在商贸基础设施方面,百色市初步形成以田阳县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田东果菜批发市场、右江区果菜批发市场为依托,183个乡镇农贸市场为补充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大宗农副土特产品将通过南百高速公路批发销往全国各地,百色成为黔、滇、川、桂、渝五省区农产品集散枢纽,成为全国商贾四季云集的商贸黄金宝地。

(二)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高速公路使沿线城市与外界的交往增多,贸易增加,为更快与先进地区接轨,沿线县市区都不遗余力地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供水、供电、金融、服务、文化、卫生以及生活设施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迎接高速公路通车带来的巨大商机。

三、促进广西高速公路经济带的形成和发展

(一)推动公路沿线形成产业带

高速公路建设对广西沿线的资源开发、招商引资、产业结构调整、横向经济联合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比如桂海高速、南百高速、南梧高速经过广西的经济腹地或资源富集区,沿线有较强的资源优势和工业、农业优势,高速公路的通车促进人口、劳动力由农村向城镇转化,大批农业人口转向非农业从事交通商贸,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同时,高速公路密切了几个大城市群体间的联系,推动了沿线的市镇建设与发展,加快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使劳动力、资金、技术向沿线经济带聚集,促进了沿线经济带的形成和发展。

(二)扩大中心城市对周边城镇的经济辐射作用

随着高速公路的修通,南宁、柳州、桂林等中心城市对周边县市的经济辐射作用明显增强,特别是高速公路的贯通,使乡镇企业与中心城市市场联系更为紧密,加快了沿线城镇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流通,极大地改变山区人民封闭的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时空观念,促进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在高速公路带动下,广西区域内形成多个经济发展轴线,一方面通过扩散效应,激发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通过集聚效应,把沿线区域内的经济要素聚集起来,在原增长极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增长极,带动了一批有活力的城镇群体的发展。

(三)加速构建广西“两区一带”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交通是开展区域经济技术合作的先决条件,近年来,广西出省、出边、出海高速公路通道基本建成,其高效、安全、灵活、直达快捷的优势,将广西区域经济体系的三大板块北部湾经济区、资源富集区和西江经济带连成一体,有利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促进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为广西 “两区一带”发展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广西区位优势更为凸显,有利于国际国内区域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特别是出省、出边、出海高速公路将大大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它将经济区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个主要城市以及玉林、崇左部分地区和内陆腹地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临海重化工业基地、沿海基础设施和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条件,吸引了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如钢铁、石化、林浆纸、电力等落户沿海城市。同时高速公路网络改善了钦州、北海、防城港3个沿海港口的集疏运条件,扩大了港口腹地范围,促进了港口吞吐量的快速增长。据统计,至2009年底,广西北部湾港已建成生产性泊位197个,其中万吨级以上码头46个,港口吞吐能力超过1亿吨。

四、促进地区资源开发,推动招商引资

高速公路的修建提升了投资者对广西的发展信心,有利于加快广西招商引资和资源开发的步伐。

(一)促进资源开发

广西是一个后发展地区,技术、人才、市场等条件相对较差,从目前来看,广西的经济发展仍然是以资源开发型为主,高速公路修建对广西资源开发的促进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1.促进广西矿产优势资源开发。广西矿产资源丰富,铝、锰、铜等矿产储量大。但是由于品位低,广西矿产品需要国内外的高品位矿产资源共同冶炼才能提高产品的品位,如印度尼西亚等国的铝土矿就被作为广西发展铝工业的补充原料,这些都需要高速公路的强有力支撑,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矿业产品的竞争力。可见,高速公路不仅为开发矿业招商引资构建了便捷的交通通道,还为铝工业、锰冶炼、铜冶炼的发展提供国内外两种资源,开发国内外两个市场打下基础。

2.促进农林特色资源开发。广西具有发展特色农林业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还需要配套一定的商贸物流中心和强有力的运输服务体系,才能确保农林产品得以及时输送到国内外各地,提升产品的竞争力。高速公路建设,为特色商品物流园及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提升建设奠定了基础,为农林资源开发提供了坚强的物流保障。如南百公路建设提供了便利的交通,吸引广东、海南等地客商到巴马县投资12480万元建设了精炼山茶油项目,投资3000万元建设百里油茶长廊项目,还建设了巴马香猪生产基地,生产的巴马春牌系列山茶油、腊香猪等产品畅销区内外,并出口东南亚。

3.促进广西特色旅游资源开发。广西旅游资源丰富,山水旅游和红色旅游品牌享誉全国,旅游开发效益非常可观。但是,交通不便一直是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劲,高速公路修通较大地缩短了区内外游客到达景区的时间,改善了广西旅游交通条件,使过去颠颇弯曲的公路变成平直舒坦的高速公路,解决了长期制约旅游业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创造便于浏览、舒适、快捷、安全的旅游交通条件。游客可以跟团队,也可以自助游,适应现代旅游业自由性强、选择方式多样、个性化要求高等特点,有助于改变接待形式单一的面貌,促进旅游资源的优化整合,提高旅游服务水平,给广西旅游产业带来更大的发展商机。如百色右江区平圩民族村距高速公路阳圩出口约1公里,交通的便捷使投资商看好当地“农家乐”休闲度假的旅游发展前景,投资1400万元建设,并于2007年正式对外开放;巴马县引入4500万元、2000万元的巴马寿乡大酒店建设和水晶宫旅游开发项目等。

(二)推动招商引资

投资环境无疑是吸引投资的第一要素,而衡量投资环境好坏的重要标准就是道路交通状况。近十年来,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广西公路网络结构得到优化,招商引资环境不断改善,广西的商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质量有新的提高。据统计,2006年至2009年9月,全区共签订产业合作项目1.1611万个,总投资1.016万亿元,到位资金5211.17亿元,项目涉及有色金属、机械、汽车、石化、建材、电力、电子、造纸等多个行业。有74家世界500强企业进入广西,其中有直接投资的21家,销售机构44家;有75家国内500强企业进入广西投资兴业。

五、加快工业化步伐

(一)便捷的交通加大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为打造新工业基地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长期以来,广西的工业发展落后,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交通、物流业欠发达,未能满足广西工业基地快速发展的需要,成为制约工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广西大量工业原料和成品半成品的进出,主要还是依靠公路。原有的低等级公路车辆行驶速度慢,经常拥堵,工业所需原料运不进、工业产品运不出的现象时有发生。十年来,高速公路网络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交通、物流现状,使大吨位的拖车替代了小吨位货车,加快原燃料和工业产品的运输速度,使广西工业原料和工业产品的流通更加快捷、顺畅,极大地改善广西工业发展的硬环境,为广西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发展两个市场创造有利条件,对发展壮大广西工业作用显著。如素有“铝都”之称的平果县工业企业原材料的运输成本大概占总成本的20%左右,由于高速公路的开通,运输路程、时间都相应缩短,油耗、人工等费用减少,原材料成本将减少3%左右,利润也会相应增加。

(二)加快承接东部工业产业转移

根据国家宏观调控以及产业升级、劳动力因素的考虑,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势在必行,东部不少企业纷纷到中部和西部地区寻求发展。广西各县区政府都在积极磨练内功,抓住沿海发达地区产业高速升级的时机,加强对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生产要素的基础建设,争取吸引更多的东部工业产业转移到项目区。高速公路网的优化,无疑为广西各地区在承接东部工业产业转移的竞争中扫除交通障碍、增加筹码。如南百高速公路提供的交通便利,使隆安华侨经济区、宝塔工业区成为隆安县对外宣传和对外招商引资的“金名片”,极大地提升了隆安县在区内外的知名度,为隆安县承接广东和沿海地区制造业梯度转移和加大对南宁城区企业搬迁的招商提供更大的空间和先决条件。

 

六、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高速公路的修建,有利于广西创新第三产业发展模式,调整优化服务布局,大力提高商贸服务水平,加快建设大市场,积极培育和发展现代流通业,加快房地产市场的培育,提高金融、信息服务水平。

(一)促进沿线商贸发展

高速公路就像一条条便捷的市场大动脉,使广西商贸业的繁荣发展具有很大空间。高速公路的高效便捷将会较大缩短商品的储运时间,保证紧急商品和匮乏商品的及时调入,加速商品信息的交流和商业贸易市场供需之间的衔接,有利于商贸市场做大做强,有利于大型超市、购物中心等商业业态的引进和发展。如百色市及时抓住南百公路修建的机遇,大力发展百色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和包括右江区、田阳、田东、平果、田林、隆林等县区的右江河谷沿线(铁路线、国道线)商贸物流走廊以及德保、靖西、那坡等通往越南的沿边商贸物流走廊,建设各类专业市场,完善城乡商业网点,实现城乡商贸物流互动,照“城内大商场、城郊大市场、城外大物流”的要求,不断完善商贸流通体。     

(二)活跃房地产市场

高速公路网络的不断优化,使投资商纷纷看好商机,在沿线县市区开发建设房地产,房地产价格迅速上涨,房产市场异常活跃,地产资源大幅增值。这不仅为沿线市民买房带来更广阔的选择空间,使沿线房地产市场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同时也会吸引更多的外来人口前来置业落户,使房地产业呈现生机勃勃的气象。比如2003年以前,百色市商品房价格保持在每平方米1100元以内,而2004年以后随着南百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项目区房地产业迅猛发展,商品房价格几乎是成倍飙升,现在百色市商品房均价在3000元左右。房地产业的兴旺发达改善了沿线居民的居住条件,提高了生活质量。

七、促进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

(一)推动广西与东盟的经贸往来

我国与越南等东盟国家的经贸往来频繁,双边贸易迅速增长。2004年,我国与东盟的贸易总额已经突破了1000亿美元。仅广西与东盟之间的进出口贸易额就超过了10亿美元,东盟已成为广西最大的贸易伙伴,在双方的对外贸易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几年,随着南友、南百等高速公路以及相关国家级口岸的建设,再加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机遇和广西政府的积极推动,广西与东盟的贸易合作日益繁荣,广西在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往来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更大的作用。2009年广西与东盟贸易额为49.48亿万美元,比2001年增长了10.8倍。自1999年到2009年,东盟已连续11年成为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

(二)发挥我国西南、中南、华南与东盟的经济合作连接作用

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在资源、产业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双方的合作愿望十分强烈。我国特别是我国西南、中南、华南地区与东盟国家的经济贸易将有更大的增长。地处西部、经济仍欠发达的贵州等内陆省份,也十分渴望能在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分享国际区域合作所带来的成果。但是,加强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区域合作,遇到的一大难题仍是交通。到目前为止,在我国与东盟国家的边境线上,双方对接的公路网络仍然不够完善,原有的铁路也是标准不一,多年前就提出的泛亚铁路仍在争执和进一步修订中。虽然在云南已经开通澜沧江-湄公河航道,但由于其偏居一隅,仍然难以承担西南、中南、华南等区域货物出口东盟的重任。更多的货物往来,将主要由陆路和海路来承担。广西是唯一可以同时通过海陆空交通合作跟东盟国家发展经贸往来的地区,是西南、中南、华南等地区通往东盟国家最便捷的海陆空交通节点,因此,不断优化广西高速公路交通格局是广西发展的必然要求,可以为我国西南、中南、华南地区与东盟国家发展经贸合作搭起便捷通道。

八、高速公路成为区域内发达地区城市拉动边远地区经济的大动脉

广西是偏远地区,边疆地区和山区,过去交通闭塞,人们思想观念落后,影响社会进步。高速公路通过哑铃效应,加快了内陆偏远地区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流通,极大地改变山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时空观念,促进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在高速公路带动下,区域内形成相对发达的轴线。这些轴线一方面可以产生扩散效应,激活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产生集聚效应,吸引区域内其他地区的要素,经济活动向此聚集,在原增长极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增长极。

九、在加强国防建设,抵御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发挥重大作用

(一)加强了我国南疆的国防

我国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1020公里,海岸线长1959公里,既有边防,也有海防,是我国西南边疆重要屏障。从历史来看,中越关系和睦的时间多,交恶的时间短,但并不是长期太平。未来中越关系的走向是,好也好不到那里去,坏也不坏到那里去,大打不太可能,小打会经常有,因而必须加强国防建设,就应对未来的战争。而高速公路建设,客观上为未来战争提供了高效的运输条件,为赢得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二)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近年来,我区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不断,每逢遇到这些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就要运用许多人力、物力运输救灾、救援和处置,没有高速公路将会延误最佳的救灾或求援时间。远的不说,就说前几个桂北、桂西的雨雪冻和往年抗洪救灾,因为有了高速公路,运输救灾物资和人员非常便捷,大大地降低自然灾害的影响,如果没有高速公路那是不可想象的。

十、增强民族团结与巩固民族地区的稳定

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有11个世居少数民族,其中有5个跨境少数民族与东亚国家少数民族跨国而居。民族的团结和民族地区的稳定与繁荣发展,关系到我国的统一和边疆的稳定。高速公路的建设,以及路网的配套和完善,客观上为民族地区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缩小了发达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差距,改善了他们的发展环境,使他们通过改善交通条件而脱贫致富,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厚爱,从而促进了各民族的团结和民族地区的稳定,为实现国家的统一、民族团结、边疆稳定作出贡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