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之圣母大教堂•但丁故居-英梵意瑞法五国游之十一

标签:
花之圣母大教堂但丁故居十字教堂佛罗伦萨杂谈 |
分类: 英法德瑞意梵荷比西葡 |

美轮美奂的花之圣母大教堂,又名佛罗伦萨主教堂,位于著名的世界艺术之都佛罗伦萨。花之圣母大教堂于1296年奠基,1436年建成,是世界第四大教堂,教堂建筑群由主教堂、钟楼和洗礼堂构成。花之圣母大教堂,以其精致、精美和浓郁的艺术风格,成为佛罗伦萨的地标性建筑,1982年,作为佛罗伦萨历史中心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但丁故居,是个“假”故居。
▼
雨中进入佛罗伦萨。
▼
汽车长龙,意大利以小型汽车居多,既节能又适合街道窄小的古城区。
▼
但丁故居。世界上大概只有一个名人故居的“图介”上这样写道:“你要来佛罗伦萨参观但丁的故居吗?这是一个假的故居。”
这个但丁故居在离佛罗伦萨市政府不远的一条小街上。—冯骥才:意大利读画记之但丁故居,下同。
▼
据但丁自己说是圣马蒂诺本堂区,紧挨着圣玛格丽塔教堂。历史关于他人生的记载本来就少之又少,他的家更是无处可寻,邻近的教堂也早无踪影。一方面由于年代太久,几经战乱,很多老房子没了。一方面由于他曾经涉入政治,参与了当时黑白两党的争斗,他37岁那年被获胜的黑党驱逐出佛罗伦萨,并没收了全部家产。他曾在缺席的情况下被判处“死刑”,从此再没有回来,最后客死他乡—谁知他的家是哪年被“灭掉”的。
▼
这是但丁在石板地上的映像,据说只有在雨天才清晰可见。
▼
早在1865年,新意大利国王迁都佛罗伦萨时,正是但丁诞辰的600周年,佛罗伦萨成立一个专门委员会,根据《神曲》中的线索和当地历史和传统,精心选择现在这座大约14世纪的古老的房子作为但丁的故居。这个故居直至进入20世纪才动手兴建。建筑师是著名的朱惠佩•卡斯特鲁奇。朱惠佩在建筑内的装饰设计上完全遵循文艺复兴时代的风格。他还在故居外凭借想象力营造出一个当时贵族门前特有的小小的广场,并放置了一口从别处挪来的古井,看上去颇有一些历史的“真实感”。故居于1965年开放。
▼
从但丁故居走出来时有一点空虚感,两只手什么也抓不住,不如读他的《神曲》与《新生》。但我还是对佛罗伦萨人心怀敬意,因为他们太爱自己这位伟大的诗人,才做了这样一个故居。爱诗人、作家、音乐家的民族是伟大的;因为这些人表达了他们的心灵和对自由的向往。
▼
通向花之圣母大教堂的小街。
▼
到街道尽头,看见了花之圣母大教堂。
▼
花之圣母大教堂,外墙使用白、红、绿三色花岗岩贴面,将文艺复兴时代所推崇的古典、优雅、自由诠释得淋漓尽致。
▼
▼
▼
▼
由主教堂、洗礼堂和钟楼构成的建筑群,被周围建筑包围在中间,很难拍到全景。
▼
呈八角形的洗礼堂。
▼
▼
教堂的大圆顶,是菲利浦·布鲁内莱斯基设计并建造于1420年到1434年间,高91米,最大直径45.52米,登464级台阶可以到达圆屋顶,眺望佛罗伦萨全景。
▼
钟楼,高85米。
▼
出口处。
▼
▼
▼
▼
▼
▼
十字教堂,坐落在佛罗伦萨。这是导游安排到皮货店购物,我们五人出外游玩时偶尔发现的教堂。当时不知它是什么教堂,有什么历史故事,只是看它比较漂亮,其风格与花之圣母教堂相仿,不过小一点而已。前几天看余秋雨的《欧洲之旅》,见其中一张照片酷似这个教堂,一比对,果然不错。照片左下角有个但丁的塑像,我一直没有注意。看了余秋雨写的“十字教堂安置着很多出生于本地而名扬天下的重要人物的灵柩和灵位,大门口却只有一座塑像压阵,那便是但丁”这一段话,放大了看照片才看清了但丁的塑像。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