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屋脊上的宫殿-布达拉宫

标签:
布达拉宫拉萨西藏 |

百度和360等介绍都说布达拉宫是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但布达拉宫的官网却无此说,当以其为准:公元七世纪三十年代,吐蕃第三十三代赞普(国王)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始建布达拉宫为王宫,宫堡规模宏大,外有三道城墙,内有千座宫室。布达拉宫成为吐蕃王朝统一的政治中心,地位十分显赫;公元九世纪,随着吐蕃王朝的解体,布达拉宫也随之冷落。
公元九到十七世纪中叶的八百余年中,西藏的政治中心不断变移,历代的萨迦、帕竹、噶玛巴政权都未将首府设在拉萨,所以布达拉宫仅为大昭寺隶属的一处宗教活动场所。
1642年,五世达赖喇嘛洛桑嘉措建立了甘丹颇章政教合一地方政权,定都拉萨。1645年,洛桑嘉措重建布达拉宫,至1648年基本建成以白宫为主题的建筑群。从此,布达拉宫成为历代达赖喇嘛居住和进行宗教活动、处理行政事务的重要场所,成为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1690年后,又修建了五世达赖灵塔殿为主的红宫建筑群,白宫东侧顶层增设了东日光殿等,逐步形成了高达115.7米,占地面积4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美丽而雄伟的多功能宫堡。
1959年,西藏平叛,十四世达赖丹增嘉措出逃印度,布达拉宫不再是政治活动场所,而只保留了宗教功能。
布达拉宫,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13年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它是第五套人民币50元纸币背面的风景图案。
具有鲜明藏族建筑风格的布达拉宫,是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
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主要由东部的白宫、中部的红宫、西部白色的僧房和下部的雪城组成。
布达拉宫前山下的部分叫雪城,
藏语的“雪”是“下”的意思。雪城东西长317米,宽170米,占地和建筑面积分别为5和3.3万平方米,包括原西藏政府的办事机构如法院、监狱、印经院等,还有作坊、马厩、仓库等宫廷辅助设施。
红宫位于布达拉宫中央,宫内主要是经堂、佛殿和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
红宫上的金顶,只能看见一小角。若有制高点,能看到全部七座达赖喇嘛灵塔殿的金顶;原来在大昭寺三楼顶上能看到,但现在不开放。
地导带我们从东门进入布达拉宫。
先参观山脚下雪城中的珍宝馆,馆内展出200件左右宫藏文物,包括封诰、印鉴、礼品、文献典籍、贝叶经、佛像、唐卡、法器等。
雪城的雪监狱等建筑,右边为进宫入口处,进入后规定参观时间为一小时。
无字碑。
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
远眺北京中路西侧的白塔。
遥望布达拉宫西南侧药王山上的电视塔。
这山路叫圆满汇集道,上去就到达宫东门。
进宫东门两侧的四大天王壁画,这是特意留给大家拍照留念的,进宫后,宫内是不允许拍照的。
白宫,因外墙为白色而得名。白宫主楼有七层,是达赖喇嘛的寝舍和处理政务的场所,包括寝宫、议政厅、会客室、习经室等。顶层是达赖的寝宫日光殿,殿内部分屋顶敞开,阳光可以射入,晚上再用蓬布遮住,因此得名。进宫需登木梯,梯中间为达赖喇嘛专用。
参观完白宫,进红宫,继续参观。
参观结束,出红宫,沿布达拉宫背面下山,这是从北侧俯瞰拉萨市区和宗角禄康公园。据说,无力登高的,可乘汽车从北侧上山到停车场,按下行路线参观。
被称为布达拉宫后花园的宗角禄康公园,汉语名“龙王潭”。原是十七世纪修建白宫、红宫及经房僧舍时,从山脚大量取土形成的大水潭,1995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出资1500万元、2006年西藏和拉萨人民政府又出资8000万元进行改扩建,形成占地面积达20.5万平方米的现有规模的公园。
公园一角。
从公园看布达拉宫的背影。
从东围墙外看布达拉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