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岗石窟-山西行之六

标签:
云冈石窟北魏世界文化遗产山西大同 |
分类: 京津冀晋蒙陕甘宁辽吉黑 |

云冈石窟,是由北魏统治者兴建的皇家佛教建筑群,开凿于北魏和平初年(460年),前后60多年一直延续至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4个,造像59000余尊,雕刻面积18000余平方米,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云冈石窟,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
云冈石窟由景观区和石窟区二部分组成。
▼ 昙曜广场。
▼
▼
▼
礼佛大道,大道两侧为十三对高8.73米的骑象四棱柱。
▼
▼ 礼佛浮雕墙。
▼
灵岩寺。
▼
▼
▼
中期石窟群,远看了一眼,时间不够,没有进去。
▼
经由周总理纪念室等建筑去观赏石窟。
▼
第五窟大佛洞和第六窟释迦佛洞,为一组双窟,位于云冈石窟中部。第五窟后室北壁主像为三世佛,中央坐像高17米,是云冈石窟最大的佛像;窟的四壁满雕佛龛、佛像。两窟窟前有五间四层楼阁,现存建筑为清初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建。
▼
▼
▼
第七窟西来第一佛洞和第八窟佛籁洞。
▼
▼
▼
第九到第十三窟,没有开放。
▼
▼
▼
第十六至二十窟,是云冈石窟最早开凿的五个洞窟,
通称昙曜五窟。昙曜五窟雕有一万余尊小佛坐像,人称万佛洞。
▼
▼
“T”字型为第十四窟,此后由右至左为第十五到二十窟。
▼
第十六窟,立佛洞,主像为释迦立佛,高13.5米,立于莲花座上,波纹状发髻,清秀俊逸,属北魏太和年间推行汉化时的服制。
▼ 第十七窟,弥勒三尊洞,正中是菩萨装的交脚弥勒坐像,高15.6米。
▼
第十八窟,立三佛洞。
▼
第十八窟正中立像高达15.5米,右臂袒露,身披千佛袈裟,刻画细腻;两侧分别配置脅侍佛、脅侍菩萨及十大弟子像,佛像面庞浑圆,体魄伟岸,俱为西域人特征。
▼
第十九窟,宝生佛洞,主像是三世像,窟中的释迦坐像,高16.8米,是云冈石窟中的第二大像。
▼
第二十窟,白佛爷洞,窟前大约在辽代以前已崩塌,造像完全露天。立像是三大佛,正中的释迦坐像,高13.7米,佛像面部丰满,两肩宽厚,造型雄伟,气魄浑厚,为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代表作。
▼
▼
▼
▼
第二十一到第四十五的西部窟群,属晚期石窟,是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494年),一些达官贵人开凿的中小型洞窟;佛教造像出现一种面相清癯的“秀骨清像”新样式,这也是北魏晚期雕刻艺术特点的时代风尚。
▼
▼
第三十九窟,塔窑洞,是云冈晚期规模最大的洞窟,窟内四壁雕刻千佛,中央置五级方塔,高六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