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字书无字书之《小老鼠》系列(亲子阅读摘录)
(2011-12-19 12:52:23)
标签:
杂谈 |
小身材大味道—稼因之小老鼠
好时巧克力的广告词总会被一些迷你的、微型的商品做广告时借用,常有过誉的嫌疑。但用在莫妮克的这套8本无字书时,再贴切不过了。
小,自然是指开面小,画面中的人物少,文字更不用说了。但味道呢?细细咀嚼慢慢品味,是越来越有味道的。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每本书封面上都有挖出的洞或缺角,这些洞和缺角看似随意,但摸一摸它们的边缘,你会明白印刷上需要多很多处理的工作。再有,每本书开头,小老鼠都是一副百无聊赖的样子,但它总会自己找出乐子来,用它最具特色的牙齿啃出一个新世界出来。我们的这些独生子女的孩子,总会有无聊寂寞的时候,让他们从绘本中学会自己找出适合自身特点的东西,去发现生活的乐趣,岂不是很有启发。甚至,在《数字》一书的评论部分,梅教授把猫爪子也算作数字10的一部分,而实际上画面上已经有了10只老鼠。当你和孩子一起发现这样权威所犯的错误,增强了孩子自信心的同时,不也正好做一番“尽信书不如无书”和“不要迷信权威”的教育吗?
读《房子》时,第一页出现了老鼠皱眉托腮的样子。这时,我先不去告诉他老鼠在忧郁在思考,单纯地告诉他这几个词语没有什么意义。我和他一起模仿老鼠的样子,我先叹了口气,然后问他“你上次这样的时候会想什么?”他也叹口气“我在想明天天不下雨我就不能穿雨鞋了。”哦,你很难过是吗?是不是不能和雨鞋一起出去玩了?“他点点头。”你这叫忧郁,因为没人陪你玩,连鞋子都不能陪你玩。“这样的话,我想,他大概会明白忧郁意味着什么。
往下读,小老鼠用爪子抓纸张,出来了一个小小的洞,我也让稼因试试挖报纸,他的小小的手指对付报纸还是绰绰有余的。这样成功以后的后遗症,就是每本书他都会挖一下。还好纸张质量好,不然就要打补丁了。小老鼠探头进去又伸出,露出了惊喜的神情。让稼因表演一下,这个他拿手,眼睛瞪得大大的,虽然先天原因眼睛绝对直径不大,倒是神似。等到心形的窟窿出现,他抓住了这个特征,叫道:是心形的,是心形的!下一个画面里,小老鼠继续啃纸,窟窿里出现了另一只老鼠的尾巴,他的观察力帮助他发现了这一点:还有一个还有一个!我想大概这个时候,我讲的比重可以减少了,由他自己来看来说。
果然,蚂蚁出现,螳螂出现,蝴蝶出现,毛毛虫出现,他的兴趣也越来越高涨。他原来要翻到书的最后看纸张后面世界究竟是什么的念头,已经被探索过程中发现的乐趣所取代了。甚至,他会注意到白色的雏菊,念起了《小房子》里“白色的雏菊开满山岗“的词句。他会命名那个窟窿是”爱心窗“。他会想到毛毛虫是不是一寸长。这些体验,即使我自认很了解他,也完全没有想到。
到了最后,当两只老鼠在爱心窗作并头鸳鸯幸福状的时候,当蚂蚁举着爱心“啃“纸的时候,他会回到书的开头,再次回顾这次探索的过程,我想,就是对所谓”大味道“的回味吧。(记录者:稼因爸)
拿到《小老鼠》这套书,看到是无字书,想了解一下达达对这套书的理解,我们没有先陪读,而是让他自己先看,没想到,通过封面的图画,他居然也说对了几本书的名字,有几本虽然名字说得不对,却也关联的书中的内容。“橙色的是数字”、“蓝色的是小船”、“红色的是风车”、 “绿色的是纸飞机”、“草绿色的是字母”、“紫色的是爱心”、“黄色的是蜡笔”还有一本“黄色的是蝴蝶”。这是达达对这套书的基本认识。
几日后,我对达达说,我们再来看看《小老鼠》吧,今天让爸爸讲一本,你讲一本,妈妈讲一本,看看谁讲得比较有意思。小家伙觉得挺好,挑了一本《大风》(风车)给爸爸;自己毫不犹豫的拿了《颜色》(蜡笔),剩下的几本里,挑来选去拿了本《飞机》给我。“爸爸讲《风车》,你讲《纸飞机》,我讲(蜡笔),好了,开始吧。你先讲”达达指了指爸爸。
一、爸爸的故事——《大风》(摘录)
“小老鼠终于把整张纸都咬开了,它抵挡不住,纸连同小老鼠一起被刮走了。”
“风!”
“还有吗?”
“为什么只有树叶和羽毛呢?”
“不知道。”
“因为树叶和羽毛比较轻,一下就刮起来了,你看没石头什么重的东西吧。”
“那石头就吹不起来了?”
“也不是,那要更大的风才行。”(别扯远了,我打断道)
“你看看风的颜色,觉得像什么时候的风?”
“灰色的,冬天的风。”
“为什么?”
“有白色的雪花。”
“是啊,大风,裹着白色的雪花、枯黄的树叶劈头盖脸的刮了过来。”
“这时,从风中窜出一只老鹰,他有锋利的爪子、和弯钩一样尖锐的嘴,它犀利的眼神正盯着小老鼠,聪明的小老鼠躲进了纸后。”
“你说,小老鼠看到这风会怎么样?”
“它在撕纸。”
“为什么?”
“不知道。”
“那我们继续往下,看看小老鼠为什么撕纸?”
“它在纸上钻了个洞,把手指头伸进去了。妈妈说,不能把手指头伸到有洞的地方。”达达解释说。
“小老鼠很惊喜的看见,风中又飞来了一架飞机,红色的;远处,那只老鹰已经飞走了,风似乎也小了一些。”
“小老鼠做了一个风车。”达达叫着说。
“对,渐渐的风停了,太阳露出了微微的光芒,把天空的云照得有些金色,飞机飞远了,燕子飞了过来,小老鼠也把风车的一叶做好了。”
“有飞机,1、2、3个,有热气球、有人跳伞,有小房子、牛、树。”
“对,在蓝蓝的天空下,小老鼠高兴的拍着手,跃跃欲试,准备加入这美好的画面。”
“它怎么进去呢?”
“开风车去。”
“是啊,小老鼠抱着尾巴,带着风车,用力一跳,在蓝色的天空中徐徐飞行,可舒服了。达达,你有没有发现,风车跟书里的一样东西很像啊?”
达达拿着书往前翻,“飞机的螺旋桨。”
“不错,不错”爸爸鼓励他。
“没有。”
我和达达爸爸,对视无语。恐怕达达现在还不能理解,什么是乘风破浪、扶摇直上。
二、达达的故事——《蜡笔》(颜色)(以下全文记录)
“对,我知道,小蓝和小黄是好朋友,他们在一起会怎么样呢?”我回答他,并引导他回到书上来。
“变成绿色。红色和黄色变成橙色。”达达继续讲。
“毛笔上怎样都是颜料?”达达问道,我们没作回答,他停顿片刻继续讲开了。
“蓝色和红色搞在一起变成紫色,全部搞在一起变成黑色了。然后它跳进有水的玻璃缸里洗一洗,然后他带着漂亮的、五彩缤纷的尾巴出着汗就走了。”
“我讲完了。”
当达达几乎一气讲完这本书时,我有些惊喜,并且断定,前几天给他做的调色游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妈妈的故事——《飞机》(摘录)
“达达,你看,绿色的封面上有什么呀?”
“纸飞机!”
“所以书的名字叫《飞机》。”
“不对,是《纸飞机》”达达有手数了数字,少一个,于是他把一架飞机数了进去,“你看,不是《纸飞机》吗?”
“好吧,就《纸飞机》。”
“你等等,我去拿张纸”,有了前边《颜色》的经验,我决定继续扮演小老鼠的角色。
“有只小老鼠仰头看看,往右边推推,左边找找,东张西望的找着什么?怎么就没有呢?”
“达达,你说它在找什么?”
“不知道”达达回答我。
“它把纸撕开,发现一点绿绿的。”
“我不喜欢吃绿绿的菜,”达达打断我,“我知道了。”
……
“它发现一个农场。”达达说
“给我们描述一下农场吧。”我说。
“农场里有牛、小鸡、猫、有人开拖拉机、有农舍、苹果树、稻田、小麦山、还有人在开车。”
“这时的小老鼠开始折纸了,我们跟它一起折吧。”
“它是想折飞机,飞过去,跟刚才的风车一样。”
“是吗?”
“这时,一片云飘来,带来一阵瓢泼大雨,大家赶紧往回跑,或者拿出伞来,小动物们都躲在大树底避雨。小老鼠的飞机快完工了,它能飞出去吗?”我接着讲道
达达赶紧翻到下一页,“可以的,可以的,雨停了,有彩虹了。”
“那雨后的农场呢?有变化吗?”
“牛还是在吃草,小狗在喝水,小鸭在水塘里玩,小朋友在玩球,还有彩虹。”
“那在我们的飞机上画上彩虹怎么样?”
“好啊。”
“画好了,我们和小老鼠要飞过去了。”
“你觉得小老鼠会飞到农场的什么地方?”就在达达翻页的同时,我把手中的飞机也飞了出去。
“小麦田里。”达达看到了书的最后一页。
“真好,小老鼠飞到了它最喜欢的地方。我们也要向小老鼠一样,开动脑筋,想办法才能拥有自己最喜欢的东西哟。”我希望把书的立意强调给达达。
“那我的飞机怎么没飞到汽车上去?”达达指了指我们的纸飞机,我笑了。汽车是他最喜欢的东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