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九份老街,回味从一碗芋圆开始

标签:
台湾九份基山街九份芋圆竖崎路 |
分类: 秀丽台湾岛 |
九份与金瓜石一样,是一个背山面海的山城聚落,早在清朝光绪年间即以产金著名。九份名称的由来,据说是因为早期移民来的人家,一共九户,而外地商家偶而需要送货来时,总要分包成九份,久而久之,村名也就约定俗成下来。近些年九份又因台湾电影“悲情城市”而名声大噪。这里的建筑群依山势建造而成,错落有致,古旧的街道两旁保留着日治时代所遗留的旧式建筑。
来九份是必须要逛一下老街的,九份老街主要由基山街、竖崎路、轻便路这三条老街组合而成,这里集人文历史、天然景致、美食文化于一炉,成为全台最热门的观光景点之一,全年观光客络绎不绝。
九份离金瓜石很近,分处同一座山的两侧,离开金瓜石乘车十几分钟后便到,山路高低起伏蜿延蛇行,这个几乎0角度的U形大弯处,所对的就是基山街的入口。
基山街是昔日九份一带最繁华热闹的商业街,由于采矿全日无休,矿工三班制轮班,因此基山街上彻夜灯火通明,当时甚至是全台消费能力最高的商业区,时至今日,基山街仍然维持旧有面貌,是九份老街中最热闹的一条路。
走入基山街,两侧店铺林立,老旧的房屋透着的朴实,远近驰名的鱼丸店、芋圆店、牛肉面店以及茶艺馆、古玩店、杂货店等等等等毗邻而开,浓浓的怀旧气息裹杂着喧闹扑面而来。
基山街是一条横向的步行街道,由于地形限制,道路狭长而弯曲,加上雨遮,几乎密可遮天,因而过去称它为“暗街仔”。
来老街,单纯的寻旧自然不是最好的选择,边吃边逛才是正道。入口处有家老友芋圆店,早就听闻九份芋圆的美名,岂有不吃之理?加了红豆沙冰的芋圆,Q弹滑润、冰爽香甜,单这颜色也足以令人垂涎。芋圆出自九份,老街的味道也就从这一碗芋圆开始了。
沿街前行,各色小店一间紧挨一间,几无重复。这家是果子干店,咸、酸、甜口齐备
老街并非全程遮顶,淅沥沥的小雨从露天处洒下,游客只得撑起雨伞、穿上雨衣
还有各种饼类,如抹茶麻糬饼、芋泥麻糬饼、鲁肉饼、枣泥核桃饼等
九份老面店,主营牛肉面等各种好味的汤、面。然而其门前的花生卷加冰淇淋似乎更吸引人
薄薄的圆饼上铺上一层厚厚的花生粉,然后加一大块冰淇淋,卷起。太好吃了
往前走,有一家现做现煮的芋圆店。芋圆最早源自九份,由于口味特殊口感独特,渐渐的在全台各地传开,最普遍的是芋头及地瓜口味。
芋圆好不好吃,必须坚持纯手工搓揉,维持芋圆的Q度以及滑润,还得经过炊、蒸、搅、搓等16道繁琐手续,最后搓揉成长条状,切成直径约1.5cm的颗粒。看这个小伙子的活干的十分熟练。
煮的时候,开水下锅,待芋圆浮起即可捞出,再加入红豆沙,一碗甜品出炉
油葱粿,制作时先将容器内侧抹上沙拉油,淋上一层米浆后置入蒸笼,加盖蒸热数分钟让米浆凝结。开盖撒上油葱配料后,重新淋上一层米浆,再加盖蒸热。重复蒸米浆、撒油葱的动作数回后,才算制作完成。由于米浆与油葱是一层一层地蒸煮,所以又称为“九层炊”。
许多店铺的明显处都挂有店主人与名人的合影或名人的签字,最有名的名人当然是马英九
姜母茶,通俗的说就是姜糖水,老姜与黑糖熬煮而成,加热饮用,祛风散寒治感冒。
文房四宝店
竖崎路与基山街垂直相交,为九份地区最主要的纵向道路,全线皆为石阶,约三、四百级,贯穿九份,依次连接汽车路、轻便路、基山街及仑顶路等横向道,是本区最早的交通要道。日式建筑的彭园,以及二、三十年代的升平戏院都在这条路上
九份背山面海,视野开阔,从这里可远观深澳渔港,浓雾散开的时候,远方的基隆屿也清晰可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