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少林:画家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标签:
曾少林山水画细腻文化 |
分类: 艺个艺术 |
师承与创新并不冲突
在福建乃至全国的山水画家中,来自仙游的杨夏林对中国山水画有着很深的影响。尤其是他的“鼓浪屿三绝”(鼓浪屿上的榕树、花岗岩和波涛),在山水画界中有很高的美誉度。受到杨夏林“写实写真”的画风影响,曾少林的画很细腻。比如那幅《鹭岛春意图》的榕树:树干似龙虬,根须似渔网,枝繁叶茂如天篷,甚至连榕树上的苔藓也被描摹出来了。若非长期细致认真的观察,是不可能把榕树的形态和榕树的精神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出神入化的。
除了师承,近几年曾少林在画风上也有自己的创新:更加关注整体与视觉冲击力的对比。比如他最爱的那幅《明月照古今》。像极了舞台剧布景,金黄的月光直射而下,远处的高楼与近处的古民居形成鲜明对比,引人深思。
在曾少林看来,师承与创新并不矛盾,相反,二者还可以是统一的综合体。“杨老对我的影响是一辈子的,无论是绘画还是为人处事上,无法抹去;创新是随着我人生阅历的增长,个人情感必会带入绘画,二者相辅相成,并不冲突。”
一瓦一棱,绘出山村古建筑之美
曾少林从小在三明清流县城长大,而父亲则在市郊工作,是一名粮食技术指导员。小时候的曾少林经常在寒暑假去看父亲,即使到现在,很多村民依旧记得他父亲,这让曾少林很感动。当他看着村落人烟一天天稀少,村落一天天衰败时,心里萌生了用绘画把古建筑留下来的想法。
“中国山村古建筑之美,美在其闪耀的艺术光芒。那些生动感巧妙的梁枋构件,丰富多彩的门窗样式,栩栩如生的砖雕艺术,精巧自然的装饰之道,都给我们以艺术的享受。”曾少林边带着我参观近几年画的山村古建筑画边说。画面上的一砖一瓦,一棱一窗,犹如渠水一样舒缓,流畅而贯通,恰如其分地美化着建筑物。“看到画面上的小人没?可不是点景哦。”若不是曾少林提醒,我想很多人并不会注意到画面上那些或坐或站或走,或喂鸡或荷锄的小人儿。虽然看不清他们的表情,但是可以明显感觉到他们悠闲平淡的田园气息。
芥子纳须弥,一花一世界。小可爱自成大气象。为了画好山村古建筑,从2007年伊始,曾少林走了许多村落,他说除了热爱,更要有一双发现古建筑美的眼睛,这个,需要慢慢修炼。
人物简介:
曾少林,男,福建晋江人。生于1963年,1984年毕业于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绘画专业,师承著名山水画家杨夏林先生,主修中国山水画。现为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美协会员;厦门市美协山水画专业委员会会员;厦门市张晓寒美术研究会理事,厦门传世艺宫美术馆签约画家。作品入选省美协主办的“福建省首届写意大展”优秀奖,省文联、省美协主办的“福建省第五届艺术节美术作品展”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