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曾少林:画家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2014-05-04 19:09:14)
标签:

曾少林

山水画

细腻

文化

分类: 艺个艺术

  初次见面,曾少林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温文尔雅”,他自己也笑说从小就是邻居阿姨眼里的“乖乖男”。都说绘画作品是画家心性最直接的折射,曾少林的画同他人一样,不求奇、不求怪,充满了平和与澄静。

    3月9日,在由厦门传世艺宫、同心慈善会联合主办“为爱奔跑—书家训、传家风、让爱回家”大型公益慈善活动上,曾少林的山水画《雨后清流》,以全场最高价77000元成交。问他当时的心情,曾少林说是别人给他打电话,他才知道这件事的。有点小激动,也很感谢买主认可他的画,“不过我至今还不知道买主是谁,也没见过面。”

    师承著名山水画家,有着“中华榕树第一人”之称的杨夏林,曾少林的画风依旧走“写真写实”的道路,虽然近几年他开始画中国村落,但是仍有恩师画风的影子。“师承很重要,与创新也非矛盾体,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念着当年恩师杨夏林对自己的那份深厚情谊,曾少林说自己会把恩师的画风传承下去,同时结合自己的人生履历,把更多的感情投入到自己的绘画事业中。

 

师承与创新并不冲突

   “天生喜欢画画,没遗传,没人影响,就觉得喜欢。”1980年,曾少林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绘画专业。作为该校第一批读了四年中专的学生,曾少林坦言大学对他绘画道路影响最深的人就是恩师杨夏林。

    “那时候杨老其实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但是为了我们这些学生,依旧兢兢业业,带着我们出去写生。上黄山,下武陵,住几毛钱的小旅馆,我们年轻人都觉得辛苦,更不用说上了年纪的杨老。”说起恩师,曾少林依旧是满满的感激。时至今日,杨老的画风和人品对曾少林依旧有着很深的影响。

在福建乃至全国的山水画家中,来自仙游的杨夏林对中国山水画有着很深的影响。尤其是他的“鼓浪屿三绝”(鼓浪屿上的榕树、花岗岩和波涛),在山水画界中有很高的美誉度。受到杨夏林“写实写真”的画风影响,曾少林的画很细腻。比如那幅《鹭岛春意图》的榕树:树干似龙虬,根须似渔网,枝繁叶茂如天篷,甚至连榕树上的苔藓也被描摹出来了。若非长期细致认真的观察,是不可能把榕树的形态和榕树的精神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出神入化的。

除了师承,近几年曾少林在画风上也有自己的创新:更加关注整体与视觉冲击力的对比。比如他最爱的那幅《明月照古今》。像极了舞台剧布景,金黄的月光直射而下,远处的高楼与近处的古民居形成鲜明对比,引人深思。

在曾少林看来,师承与创新并不矛盾,相反,二者还可以是统一的综合体。“杨老对我的影响是一辈子的,无论是绘画还是为人处事上,无法抹去;创新是随着我人生阅历的增长,个人情感必会带入绘画,二者相辅相成,并不冲突。”  

 

一瓦一棱,绘出山村古建筑之美

曾少林从小在三明清流县城长大,而父亲则在市郊工作,是一名粮食技术指导员。小时候的曾少林经常在寒暑假去看父亲,即使到现在,很多村民依旧记得他父亲,这让曾少林很感动。当他看着村落人烟一天天稀少,村落一天天衰败时,心里萌生了用绘画把古建筑留下来的想法。

“中国山村古建筑之美,美在其闪耀的艺术光芒。那些生动感巧妙的梁枋构件,丰富多彩的门窗样式,栩栩如生的砖雕艺术,精巧自然的装饰之道,都给我们以艺术的享受。”曾少林边带着我参观近几年画的山村古建筑画边说。画面上的一砖一瓦,一棱一窗,犹如渠水一样舒缓,流畅而贯通,恰如其分地美化着建筑物。“看到画面上的小人没?可不是点景哦。”若不是曾少林提醒,我想很多人并不会注意到画面上那些或坐或站或走,或喂鸡或荷锄的小人儿。虽然看不清他们的表情,但是可以明显感觉到他们悠闲平淡的田园气息。

芥子纳须弥,一花一世界。小可爱自成大气象。为了画好山村古建筑,从2007年伊始,曾少林走了许多村落,他说除了热爱,更要有一双发现古建筑美的眼睛,这个,需要慢慢修炼。

   心平常,自非凡。曾少林说他其实没什么大梦想,自己的作品得到大家的认可,就足矣。

 

人物简介:

曾少林,男,福建晋江人。生于1963年,1984年毕业于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绘画专业,师承著名山水画家杨夏林先生,主修中国山水画。现为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美协会员;厦门市美协山水画专业委员会会员;厦门市张晓寒美术研究会理事,厦门传世艺宫美术馆签约画家。作品入选省美协主办的“福建省首届写意大展”优秀奖,省文联、省美协主办的“福建省第五届艺术节美术作品展”优秀奖。

 http://s2/mw690/001Y7Ltvgy6IClkbIK5a1&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