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达成目标设计“用语”负面清单

(2018-08-28 10:03:21)
标签:

微课程教学法

翻转课堂

教育

系统设计

分类: 《微课程教学法》MOOC研修
          微课程教学法实验中,常发现有的教师不知道怎样提炼达成目标,常把教学目标抄来当达成目标。为了帮助参加实验的教师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尤其是帮助修《微课程教学法》(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类MOOC)的教师提升设计达成目标的质量,这里列出《达成目标设计“用语”负面清单(1.0.1)。

达成目标设计“用语”负面清单

    说明:《达成目标设计“用语”负面清单》列出的“用语”指不应该在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达成目标的叙述中使用的用语。负面清单列出了这些“用语”,以及禁用这些用语的原因。

序号

禁用语

禁用原因

1

“使学生”、“让学生”类

这一类用语是教学设计用语,描述教师做什么。达成目标要求描述学生行为改变的程度,而不是描述教师做了什么。

2

“初步”、“更好”、“进一步”等

这些用语过于笼统,含混不清,使学生看了以后不知道要达到什么样的认知程度。实际上反映了教师对于目标缺乏清晰的认识。

3.

学习、学会、知道、明白、明确、领会、认识等

1)这类用语过于笼统,含糊不清,等于什么都没有说。几乎任何学习,都可以用“学会”、“知道”、“明白”、“明确”、“领会”这一类词来表述,但是,什么都没有说明白。尤其是“知道”,危害甚广。

2)“知道”、“领会”起源于对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学的误翻译。布卢姆描述了6种主要的教育目标:1.知识(knowledge),2.理解(comprehension),3.应用(application)4.分析(analysis)5.综合(synthesis)6.评估(evaluation)。后来,有人凑顺口溜,译作:知道、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称为:知领应、分综评。其中,除了评估与评价是一个意思。知识与知道,领会与理解都不可同日而语。“知识”属于知其然的要求,凑动词写作“了解”,也是知其然,这没有问题。“知道”可以是知其然,也可以知其所以然,把两个不同要求的“用语”混到一起去了,使之含糊不清,所以不能用。“理解”属于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要求上是有提升的。“领会”不仅包含真正理解,还包括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也就是没有真正理解的。由于“领会”跨了真正理解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两种理解,所以,也是一个含混不清的、似懂非懂的用语,让学生搞不清到底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因此,在提炼达成目标的时候必须力戒。

4

品味、品读

“品味”、“品读”是含混不清的用语。笔者曾经问过许多写了“品味”一词的语文教师:“怎样品味?”结果,没有一个教师回答得上来。如果能够解释,那么就把解释得清的词语表达出来,而不是用”品味“、“品读”来糊弄学生,掩盖自己似懂非懂的缺陷。

5

说出,指出等

“说出”、“指出”一类属于学习任务的用语,不是目标的用语。用错这类词的教师大多受到行为目标的影响。中外学者对于行为目标的解释,常常会用任务的描述来举例。实际上没有分清属于主观意识范畴的“目标”与既具有主观属性又具有客观属性的“任务”之间的差别。“目标”属于主观意识范畴,自己不能实现自己。“任务”一头连着目标,一头连着客观行为,同时具有主观与客观的属性,能够自己实现自己。只要按照目标制定任务,假如任务是问题导向的,那么只要认真执行(也就是采取客观行动),就能完成任务。实验微课程教学法要善于从学术上甄别目标与任务。能够甄别,就不会把“任务”与“目标”混为一谈。

提示:万一误写了任务用语,纠正的方法是自己问自己:“为什么要……?”针对这个“为什么”所作的回答,往往就是目标了。

备注

本负面清单列出的描述目标的用语属于1.0版本。随着实践的推进,负面清单用语可能还会增加,形成2.03.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