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俗话说.抬杠

(2021-06-24 14:39:37)
标签:

杂谈

抬杠

    抬杠本意是指两人或者多人(一般双数)使用杠杆共同抬举重物,另有一个义项则用来指拌(逗)嘴和争辩。
    前者的意思好说,抬,两人或多人共同托举一件物体。杠,托举、撬动或压迫物体的条形工具,一般用木材或竹料制作,也有用金属制成。这应该算是抬杠的正解。抬杠本来是一种相互合作、相互配合的活,但后一义项为什么把一种同心协力的活弄得具有“口舌之争”意义呢?
    这里有一个传说:说是我国北方古代曾经有一个传统习俗,叫做“抬杠会”。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活动中,挑选一些村民(二人、四人、八人)用木杠抬上一顶轿子,轿内坐着一个大家公认的伶牙俐齿的人物,扮成戏剧小丑模样,众人抬着轿子在热闹的街市巡游,在人群中往复穿梭。轿子里的角色则不时与相遇的人群或者其它村轿子里的人,大声斗嘴调笑,甚至“对骂”一争高下,增加节日的欢乐气氛。
    这当然可以作为这个词汇来源的参考,但如果从“道理”上讲仍显得不那么顺当。那么可不可以试着从词语“义和理”的角度来分析一下?
    抬杠的要领是平衡,抬的高低一样,不能一边高一边低。无论两人还是四人或更多,抬杠的两端必须动作协调用力均等,形成“势均力敌”,否则不能平稳。杠的两边一无“高低之分”二无“礼让可言。而“抬杠之所以由相互合作相互配合演绎成为“对抗”与“互不相让”,是取其不可余力、不可相让之意而引申而来。
   “正本清源”哈,或许前面的传说可作“抬杠”之源,而后边这一点推理或是“抬杠”之本呢,也未可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昨夜雨
后一篇:草虫有命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