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草虫有命

(2021-07-02 14:17:22)
标签:

杂谈

草虫有命

    喜欢木质盆景的那种扑拙苍劲、横斜戟指的气势与俯仰开合的生命舞姿。也喜欢自己动手“制作”,因为感觉“亲手栽培”与买来的意义和乐趣决不相同,所以每每乐此不疲。边道旁时常看到一些形象生动的小榆树,完全具备盆景基础,有时就起回来移栽到花盆,以图养成盆景。
    任何植物从野生到家养”决不是简单的“移植”一下就可以成功的,它需要相当的知识经验和长时间的驯化工艺。事实上,我几次移栽小榆树,尽管精心呵护,先是嫩芽生长,让人充满希望,然而少则七八天多则半月二十天,就枯萎死掉。而在这个过程中,竟然发现了一个惊人现象:在小榆树死之前,那些嫩叶上一定突然生出许多腻虫,五六天之后,这些碧绿晶莹的小虫消失而小榆树随即枯死。
    这可称得上典型的“向死而生”了。然而死则死矣,却为什么一定要生出一拨腻虫,然后再一同逝去?一种完全的不可能,却又完完全全的真实发生。
    而我不甘失败,一而再再而三,一至做了十来次。到后来,实际已经不为盆景,只为要证明这个现象到底是偶然还是必然?最后还是不得不承认这是真的,是一个铁定的规律和过程。这现象既突破了我的科学认知能力也违背常理。也从此就死了这条心,放弃了小榆树盆景培植。
    若说竹子临死开花是自身生理反映,那么这些小虫与小榆树之间是如何传导和感应进而“共同赴死”呢?这是一种怎样的默契或逆反?按说这些腻虫顶多算是榆树的寄生者,既然寄生就应该始终存在,为什么偏要在榆树临死前才出现?它们(或者它们的卵)平时是怎样寄生又如何隐藏的呢......
    虽说大惑不解,但也不能不有所感悟,苍茫宇宙,大到宏观小至微观,任何生物,无论多么微不足道,必有各自的生存之道,定不可移。外界的干涉甚至伤害,或表面有所改变和动摇,但于其本质和本性是丝毫不能的。“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一切生物的命运,就好比“孙猴子”,怎样的竭尽所能怎样的挣扎怎样的翻跟头,一概跳不出大自然这位“如来佛”的手掌心的。
    所以,我们看不到的不一定不存在,我们不知道的不一定杂乱无章,我们不明白的不一定不是真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俗话说.抬杠
后一篇:我画山鬼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