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阮俊华
阮俊华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8,644
  • 关注人气:1,90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紫领论坛]刘冉起:智能家庭与智慧校园离我们还有多远?

(2015-09-22 14:15:59)
标签:

彩虹人生

教育

分类: 紫领论坛

作者介绍:刘冉起,紫领六期学员,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金融学2013级本科生

座右铭: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文章背景:互联网之风带动着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的集成运用,毫无疑问渗透甚至改造了各种传统行业的业态与商业模式。然而当三大巨头BAT还在为互联网金融和移动互联网明争暗斗的时候,Google一举收购Nest引爆了智能化时代。在这之中,令人格外瞩目的便是物联网IOT的布局和应用——在未来,这个能够造福小、受惠大的梦想到底离我们还有多远?

[紫领论坛]刘冉起:智能家庭与智慧校园离我们还有多远?

        我们的小:家庭智能化时代来没来?

早已存在甚久的智能家居近年被热炒,巨头纷纷进军布局生态圈,初创企业牛犊不怕虎大胆试水,传统家电厂商也是纷纷加码,然而,从业者们高涨的热情一直没有转移到市场和消费者身上。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其产业自身的瓶颈所限。传统的智能家居企业提供整套的智能家居重型解决方案,将几大智能家居子系统(娱乐、安防、控制等)结合。例如一套别墅的整体解决方案、酒店整体的智能家居系统方案等。然而这种商业模式所面临的问题也非常显著:底层架构复杂,安装费极高,人工维护成本昂贵,性能又不佳。

另一些智能家居企业,如京东和360投资的Broadlink,便反其道而行之,将产品化整为零,力图打造型智能家居,让产品简单、便捷、易学,并辅以亲民的价格来渗入大众。如现在市面上广为存在的智能开关、智能灯泡、路由器等等。然而如此定位的智能家居单品也是鱼龙混杂,联动性差、无法协同工作。智能家居市场始终缺乏统一的入口与协议来规范整个行业,仍呈现出一场争夺大战

事实上,更多的智能家居目前还是伪智能。笔者认为,智能家居的第一个发展阶段是控制/中控,第二阶段是互联互通,第三阶段才是真正的智能,即机器能够利用人工智能进行自主学习。而目前来看,市场上较为广泛的手机控制灯光、电器和窗帘等还停留再第一阶段,电器之间的互联互通也未完全实现。所以无论是智能家居系统解决方案还是智能单品,其实都远未达到第三阶段。所以即便智能家居的B端很热,却终究没有戳到C端消费者的痛点,自然雾里看花,买单者鲜少。

无论智能家居是否真的是未来的互联网入口,万亿市场能否被真正撬动,作为一个新生产业,虽仍处于导入期和成长期的临界点,但仍不可否认的是,作为未来一大风口,智能家居行业暗暗涌动的潜力无比巨大。

物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创客们摩拳擦掌。谁来引领创新之魂?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至少要有敢想的魄力,才能做到顺风而上,开启未来智慧之门。

我们的大:智慧校园何时落地开花?

家庭智能化为小,而智慧校园、智慧城市就是我们的大。高校在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逐步经历了传统校园、电子校园和数字校园的阶段,目前正在向智慧校园迈进。

传统的数字化校园缺乏整体规划,容易造成信息孤岛,而进阶的智慧校园打破了原本的无交叉的分散架构,通过物联网技术来实现智能安防监控、平安校园管理、自助图书网络管理等。

其实早在2010年,在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浙江大学就提出了建设一智慧校园的梦幻蓝图: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简而言之,要做一个安全、稳定、环保、节能的校园。2011年,浙大运用信息化手段,着力建设智慧型节能校园,校园能耗大大下降,实现了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比下降14%,人均能耗下降11%,人均水耗下降21%,每年节约能耗费用约1000余万元。

如今,浙大学生公寓管理服务中心的微信公众号免去了我们排队缴费和充值的尴尬;校园云计算平台支撑起校内资源池,形成按资源使用付费的服务模式;在校园内悠悠行驶的萝卜车也在助力着智慧浙大。在未来,可感知的物联系统、智能安防系统、校园网络管理系统、智能图书网络管理系统等都将以为基础,为智慧校园添砖献瓦。

当然,在实践中,我们不能够过度重视IT技术的应用而缺乏长远规划,智能化以及物联技术等的集成运用,仍需稳步发展。

智能化时代的大门已经逐步敞开。创客们摩拳擦掌、奋勇争先,为小的圆梦和中国的进步增添活力;而我们新一代的青年也要肩负起大的责任,用科技的创新和敢于挑战的魄力与胸怀,来迎接新智慧时代的到来。

 (紫领人才俱乐部秘书处 供稿,彩虹人生编辑部 整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