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阮俊华
阮俊华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8,644
  • 关注人气:1,90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紫领论坛]胡迪:以礼治国还是以力治国

(2015-09-22 13:39:24)
标签:

彩虹人生

教育

分类: 紫领论坛

个人简介:胡迪,紫领六期学员,强鹰十一期学员,浙江大学国际经济系大四学生。       

座右铭静水流深

文章背景礼法纲常是一个国家正常运行的基础,而强权政治在一定程度上为这种运行提供了保障。但是近来很多社会热点事件却是由本应相辅相成的二者冲突造成,究竟该以礼治国还是以力治国,值得深思

[紫领论坛]胡迪:以礼治国还是以力治国

最近看了钱穆先生关于法治和礼治的论述“礼从外部看,是等级的,实质是平等的;法从外 部看,是平等的,实质是等级的。”这句话我一开始没懂,最近似有所悟,想写点自己的想法。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首先是定义“礼,是以血缘宗法关系为基础的社会道德准则的总和”。礼治就是以这套准则为基础的治理方法,反映的经济基础是自然经济、小农经济。人员流动不大,形成乡土中国介绍的长幼有别等为特征的差序格局。法治不用多说,定义应该没有歧义。
     这个时候,我们来看看法治和礼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个人认为,礼治和法治反映的是两种资源的分配方式和原则。资源总是稀缺的,欲望是无限的,如何将资源合理分配?这是所有社会科学都研究的核心问题。礼治和法治的分配方式在这里有本质的不同。举个例子,孔融让梨,大的梨理所当然地分给老人,不为什么,就是这样。回到钱穆先生的话,这不是不平等吗?为什么说它的本质是平等呢?原因就在于,家长在资源分配当中有优先地位,关键是每个人都随着年龄的增长总会成为家长的,“多年媳妇熬成婆”嘛。所以,晚辈在面对这样的不平等的时候他是心甘情愿的,对他而言,他总会到这样一个地位的,所以不要争。失去了对资源的竞争,社会秩序就很稳定(当然,稳定的社会不一定进步)。反观法治,法治的逻辑起点是机会平等,回到让梨的例子当中,法治会这样分配资源:我们通过一种公平的游戏规则,来决定次序,优胜者拿到最大的梨。老人如果在体力方面有劣势,那么我可以给他一定的补偿,保证起点平等。这是法治的逻辑,当然这里的法治经济基础是市场经济。那么,钱穆先生为什么说法治本质是等级的呢?原因就在于规则的制定者是谁,规则制定者往往是利益相关者,总有倾向制定对自己有利的制度。这时,规则接受者只能通过话语权来反映自己的利益诉求,但非民主国家公民话语权很有可能得不到保障,因此,游戏规则往往不可能是实质公平的。总结一下,礼治和法治都是资源的配置方式,它们的本质不同也在此处。
那么,礼治和法治下的社会是什么情况呢?

承上文所言,礼治之下的社会,资源分配是非竞争性的,因此社会秩序井然。但是,这样的社会却不是进步的社会,没有竞争没有动力,不能进步。而且礼治所依赖的经济基础也从本质上排斥了生产力的发展。工业社会肇始于圈地运动,打破自然经济状态,人作为生产要素流动起来,生产力才能发展。而礼治依赖于大家族式的血缘宗法关系,人口流动了,这种关系就解体了,礼治也就无处依存。而法治适应的是市场经济,资源靠竞争来获得,因此社会状态往往比较紧张,不一定稳定。但竞争赋予了社会强大的动力,生产力得以高速发展。但也有问题,社会很容易没有人情味。总之,礼治下,社会稳定难以发展;法治下,社会发展难以稳定。
     从上文论述中,我们好像看到法治适应现代社会的特点,那么礼治何处落脚呢?我觉得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应不应该给老人让座。其实双方都有道理,反映了对于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的偏好。但强调应该的一方如果占据主流,那么就让我们的买票上车的资源分配方式名存实亡。强调不应该的一方如果主流,那么社会就充满了冷冰冰的利益计算,毫无人情味。两种状态都是不好的,所以应该取其折中。尊重每人买票得到座位的权利,我们也提倡对老人等弱势群体的帮助,怎么选择,问问你心中的道德律。
    回到最根本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比较标准是什么?个人认为渲染一种社会背景,在背景下说明强调礼治或者法治的重要性。

(紫领人才俱乐部秘书处 供稿,彩虹人生编辑部 整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