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紫领论坛教育 |
分类: 紫领论坛 |
2010年11月15日,上海静安区胶州路上一幢28层的大楼发生火灾,造成58人死亡,70多人失踪。而在火灾发生后的第7天,数十万上海市民自发走上街头,为死难者送上花圈和鲜花。而火灾大楼前也在一天之内成为了一片花海。在这里,我不想去讨论这次事故的责任在于哪一方。我只是想说,我被那数十万市民所感动,因为他们完全是自发地去悼念那些逝去的生命的。他们或许不清楚到底什么才是热爱生命和敬畏生命,但他们用行动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精神的含义。然而,我却还被一个问题所困扰,为什么我们很难看到如此大规模的对“人祸”死难者的悼念活动?即使是在矿难频发的山西省,即使是在发生过大火的衡阳市,也没有出现过自发的大规模的悼念活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物质的追求不断加强,从而忽视了自身在精神、文化和信仰等方面的培养。在当今中国,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开始变得淡化,人际关系也变得相对冷漠,而正是在这种变化中,部分人淡化甚至失去了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为什么暴力执法、地域冲突、矿难等暴力事件和安全事故层出不穷?归根结底,我觉得是因为部分人缺少对生命的漠视。例如,在矿难发生之后,我们只能看到政府的救灾以及媒体的报道,却很少看到当地人自发的大规模的悼念活动,甚至连大部分的矿难家属都麻木地接受了这一事实。所以,很多人开始对人为事故中的伤亡变得漠然,只是将生命看作冰冷的数字。这就是对生命缺乏热爱和敬畏的表现。
而我也发现在当代大学中,有部分的大学生缺少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这些大学生更多考虑的是自身的利益,以自我为中心,却很少去关心他人,关注社会,对自己的责任和定位也认识不清。这是十分悲哀的。部分大学生责任感的缺失,根本原因是缺少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如果一个人对生命都抱着漠视的态度,那么他就缺少了最基本的人文关怀,就不会去尊重和关注他人的生存与发展。试想,如果没有了对他人生存与发展的尊重和关注,那么一个人怎么可能去完成自身所应承担的责任?没有了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怎么可能会去为他人、社会的利益去努力奋斗呢?所以,我希望,更多的大学生能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并在此基础上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情怀和精神追求,为自己的理想和责任而不断奋斗。
在当今我们中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机制中,在学生德育工作这一块一直存在着一些不足。学校和老师对学生的培养更多的是侧重专业知识的传授,但缺少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如何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常怀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之心,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要不断努力的方向。
热爱生命,敬畏生命,我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并且为他人、社会和国家、民族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