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 |
分类: 湖畔沉思 |
11月5日早上,7名中学生在南京公交车上“集体不让座”,漠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大爷站在身边。这组照片被西祠网友发了出来,与另外一篇“老人给孕妇让座,学生无动于衷”的帖子,一同受到了网友的关注。这两篇帖子受到近2万名网友关注,有网友说“90后没素质”,也有网友为之鸣不平,说“让座不是义务”,还有学生上网跟帖说“我们比他们这些老人累多了”!为中学生不让座推脱责任的,据说多是学生和家长。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孩子们上学路上疲惫不堪不假,但这可以成为“集体不让座”的理由吗?孩子们漠不关心地让一位老人无助地站在那里,照片无声地诉说着一个沉重的现实。也包括近期钱江晚报也专门刊登了三位80岁以上的老太太早锻炼乘公交车遭遇没人让座,公交车一个紧急刹车导致三位老太太摔倒严重受伤事件。我浏览了相关网页和各大论坛网友的言论,我的内心难以平静。不由得在心底一次次地问自己:现在的不少青年和学生都是怎么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理应代代相传。深受儒家传统思想的濡染、人人尊崇君子之风的泱泱中华,如今却出现中学生不给老人让座的问题。如果以书包过重、睡眠不足、压力过大作为不让座的借口,只怕过于牵强。让座是在细微小事上,中华民族素养和美德的最好体现,然而现在不让座的现象屡见不鲜。据我了解,为解决让座问题,有些地区竟荒唐地出台了“不让座就罚款”的政策。我一直认为,美德源于内心,心灵的滋养需要潜移默化,正所谓润物细无声。而现在的教育将学生完全置于考试之下,学生所面对的除了试卷还是试卷。虽然教育改革的口号已经喊了好多年,虽然全面进行素质教育的标语横幅在每个学校都拉起过,但摆在眼前的事实是,当代教育越来越多地演变成了无德无心的教育。现在一提到孔融、雷锋,不少青年和孩子们就会笑。他们根本不相信什么叫为人民服务,什么叫无私奉献。当代的学生,在考试和课业的压力下已经变得越来越麻木。学生不会再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地感恩戴德。不少学生除了会解答试题,生活中其他任何题目都没有较好能力求解。如此一群所谓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令人对中国的未来不无担忧。事实证明,当代学生在道德方面的缺失已经不止突显在让座问题上,这让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得不认真反思如何才能改变这一可怕的现状。学校是一个再社会化的教育过程,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也应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以身作则,成为对学生有人格魅力和引领作用的德育榜样,我想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引导、感染我们青年学生学会讲正气、有担当,成为真正的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