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风说“韩”】第捌拾壹话:《<也算多余的话>动机分析及再问@叶兆言》

(2013-02-21 15:04:18)
标签:

晚辈

话题

理由

老前辈

是谁

分类: 无风说“韩”

《也算多余的话》动机分析及再问@叶兆言

/无风即风

需要厘清的是,当叶兆言写这篇文章时,倒韩正酣,大家也已经把质疑的目光从韩寒与韩仁均转移到了《萌芽》杂志以及当年的一众评委的身上。这其中,一直被媒体誉为韩寒伯乐之称的叶兆言自是在风口浪尖之上,在这个情况下,他也算是被“逼”出来的,从文章名字(也算)来看,可以感觉到他的无奈。

《也》一文里叶老师言词恳切,态度温和,心胸坦荡平实,连@青春不再出发 老前辈也夸其“谦谦君子”。确实,我们可以看到叶老师的发言是基本没有忌讳也没有回避,包括韩寒造假的事他也直截了当的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同时,还澄清了当年的一些误解(当年对韩寒并不欣赏),这些都是比较可信的,因为第二届里新概念作文大赛里,叶兆言亲自“阻止”韩寒的第二次“逆袭”。

但是,事实是否真的这样呢?

我并不这么认为,也许有些网友会说我太过吹毛求疵,甚或说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其实不然,我只遵从自己的内心感受,时至今日,我仍对叶老师一年前的发言有不少疑问,我不能骗自己,所以必须将它说出来。

当然,如果我说得不对,我也愿意向叶老师道歉。

 

隐藏的动机

诚如叶老师所言:“网民一次次逼供,方方有文革又开始的恐惧.”,他出面澄清算是网友“逼供”的结果,但其实还有一个隐藏着的动机,也就是@李其纲 20121月份回应麦田质疑所发表的《对一种诽谤的严重声明》,他特别“点”了叶兆言、陈思和、林丹娅的名,说他们高度认可韩寒的初赛作品,而在不久后发表的《对新概念作文大赛N个问号的N个回答》里则绘声绘色的回忆叶兆言当年是如何“击节赞叹”、“爱才惜才”的。

在那个时候,叶兆言会怎么样?

当时人人都怀疑当年的复赛涉嫌舞弊,如此,“高调”的叶兆言自然就成了“出头鸟”,显然,他不是王诚,所以,这个动机也是成立的。

于是,在228日他写了这篇文章回应。

我不禁要问:叶老师与《萌芽》及李其纲之间是怎么呢?

 

耐人寻味的表态和回应

对于李其纲指证的“击节赞叹”,叶老师以“先说参赛的两篇作文,说老实话我印象不是很深……”回应,这番话完全是否定了李其纲的说法。

而对于给予补赛,他的解释是“七嘴八舌的结果、脱口而出”,看上去此话挺中肯,但是,众所周知,自2000年的央视《对话》开始,“怀疑有人代笔”早已是共识,连萌芽自己都不避忌,而叶老师却在《也》里面将它定性为“大家觉得他已够格,不来复试便等于放弃”,为何只说其一,不说其二呢?

在我看来,“七嘴八舌”毫无疑问就是指评委们间的争吵,这争吵必然是围绕到底要不要给予韩寒复赛,争论的焦点自然就是“到底是真金还是水货”,对吧?

正方:赞成复赛,不获奖可惜/到底是不是假货。

反方:不赞成复赛,原因不详(程序不和、于理不和?)。

这里面,正、反方的代表人物是谁了?

正方是陈思和还是林丹娅?又或是曹文轩?还是另有他人?

反方又为什么反对?

代表人物是不是赵长天、李其纲吗?

他们反对的理由又是什么?

这么精彩的故事情节为何叶老师要一笔带过?

到底在为谁而“”?

 

先生,你不会不知道吧?

 

李其纲是否“二次演示”?

在我看来,《怀中窥人》的出题动机也是当事人们一直没有正面回应、没有解释清楚的地方。按大赛程序,新概念作文大赛本身备有题库,在决定为韩寒补赛之时,大可以直接从旧题库里抽取未使用过的题目即可,为何又要另外出题?

关于另外出题,则只有两个原因可以解释得通:

一、未使用的题目已经不适用(对于韩寒来说,水平太次?不够创意?)

二、基于某种原因,不能再用旧题(怀疑有人泄题)

如果是觉得题目已经不适用了,根本就不用忌讳,按照【怀疑论】完全可以想象到,第二种原因的可能性要大于第一种,既然大家都怀疑题库不可靠,就又衍生一个新的话题——“李其纲是否先行演示过题目”?

按照李其纲的说法,是在韩寒来到以后他才即席出的题。说实话,我很怀疑这个说法,没有理由评委们会完全不过问李其纲出的题目吧?

这本来这就是评委们的工作,让萌芽代出了,那么多个评委居然都不闻不问?可以想象,在等待韩寒的时间里,大家都已在会议上展开了有关复赛如何实施的讨论了吧?这其中必然避不过出题。

这个《怀中窥人》是大家共同的构思还是李其纲一人的灵光乍现?

如果是大家的共同构思,为什么叶老师不指出李其纲的回忆错误?

如果只是李其纲一人所为,那长达1.5个小时里,大家又都在干什么?

 

为什么不等韩寒就去吃饭?

@方方 阿姨说自己没有见过韩寒,而叶老师对此也只字不提,照理,应该也是没有见过,对吧?

既然都等了1.5小时,时间也才1130分,怎么不会一会这个让大家吵了一个早上的天才少年了?

即便是赵长天等人极力邀请大家先行到餐馆就座,那也没有理由连瞅一眼这么简单的功夫都没有呀~!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居然只留下了李其纲一人去负责,还没有看过他出题就放任他去了,评委们是不是太随便、太过“不拘一格”了?

显然,叶老师还是有剧情没有透露出来,只用“相信不相信”是无法让人信服的。

 

笔者注:

叶老师,您好。

作为新概念作文大赛的资深评委和唯一站出来说话的当年见证者,我认为,老师还是有必要把话说全,没必要避重就轻,为某人/某事讳。这样才能对得起公众,对得起乃祖父圣陶公,先生应该没忘记“五卅精神”吧?

圣陶公为此事坚持了多久?

质疑韩寒已经一年有余,我们仍在孜孜不倦的追求真相,先生果真能视而不见焉?

再次“逼供”,深感抱歉。但是,解铃尚须系铃人,谁叫先生是君子了?

晚辈洗耳恭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