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风说“韩”】第柒拾捌话:新概念投稿迷团再解剖之三:韩仁均参加新概念的动机剖析

(2013-02-14 11:27:19)
标签:

杂谈

分类: 新概念迷团解剖系列

新概念迷团再解剖之三:韩仁均参加新概念的动机剖析

/无风即风

 

韩仁均的动机分析

韩仁均建议韩寒参加新概念的动机是什么?

一、为了保送不成器的儿子上大学;

二、为了骗取稿费(老韩有前科,详看@永远的中国人中国人 揭露的《韩仁均勇斗小学生》系列);

三、向萌芽推销韩寒,鼓吹“神童论”,可以帮助萌芽找到“第二春”

四、萌芽里的“老熟人”主动联络韩仁均,表示可利用其子炒作,双方得利;

五、冷门版A韩仁均自己用“韩寒”作笔名参加,所以在1999327日晚第二次评选时“韩寒(此寒非彼寒)”获得了成人组-C组一等奖。

六、冷门版B韩仁均原本只是假借“韩寒”笔名参加,然后骗个奖的,没想到被萌芽里的“老熟人”怀疑,于是,“老熟人”亲自询问也好、把风吹到金山文化单位(老韩的上司)也好,总之,老韩骑虎难下,只能“破着头发”于228日晚上带上儿子亲自登门拜访“老熟人”。于是,一幕非常熟悉的镜头出现了:

嘿~!我说XX,你也知道,我因病退学,后来靠自己自考毕业,后来靠写点小破文章才混到今天……..当然,跟你们比还是差得远了,所以我对这个儿子也是寄予厚望,他是很不成器,学习成绩又差…..不过了,所幸在写文章方面还是挺像我,兴趣挺浓厚,总体上还是有培养价值的,你看,这几篇文章(参赛作品)我觉得写得还可以,您看怎么样…..

非常狗血是吧???

你别说,我真相信这个版本,哈哈~!打住…..

七、欢迎网友补充,我想不到了….

 

我们先使用排除法,把最不可能的或影响不大的排除掉。

第一点:为保送说

持这一观点的人,在倒韩派中不泛人在,其中@诗人小郑 是代表之一。因为韩寒的成绩真的非常差,完全不可能考上大学,而有这么一个比赛,获得奖励便可以解决这个让天下父母都最头疼的难题,他怎么会拒绝呢?况还是名牌大学乎?

疑点一:韩寒只是高一学生;

疑点二:韩寒越过学校,以私人身份参赛。

是的,从以下两点就可以判断韩仁均不可能想高一就把韩寒送上大学,他儿子的水平他也心知肚明,因此,第一次参加老韩只是想尝试一下,以备将来高三再参加从而最终成功保送,这个逻辑是成立的。

结论:动机合理,没有冲突。

 

第二点:骗稿费说

1999年时的老韩,对于代笔早就已经是骑虎难下、欲罢不能了,我们都知道,从韩寒2006的博文以及像《京城》这样雷人的文章里,完全可以判断他根本就没有像样的写作水平,从他成名至今、这个世界上也只有他的初、高中老师看过他的现场写作(李德老师语:200字都写不出)。除此以外,没有任何人验证过韩寒的现场写作水平,因此《儿子韩寒》里说韩寒自小就写幽默故事投稿到《儿童世界》等少儿报刊以及初中、高中写过不少获得老师好评的文章99.99999%是出自老韩之手,因此,在这个事实上第二点动机也是可以存在的,与其它动机同样不冲突。

结论:动机合理,没有冲突。

 

第三点:神棍说(三寸不烂之舌)

这一观点非常狗血,即使老韩真有这样厉害的阴阳术,他也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与萌芽评委会的那些人相比,老韩也只不过是一个二流作家,没有著述等 身,只写一些不能登大雅之堂的《故事会》文体,没理由要为这么一个小人物冒这么大的风险,那时的韩寒又还没有名气。不少网友认为华东师范大学的老校友们认为当年“亏欠”了韩仁均,所以把这个机会给了他儿子,我觉得这个观点比较,中国人无利不起早,都那么多年了,谁还惦念着这么一个小人物,韩仁均的悲剧又不是他们的造成的,记住:中国人是不信上帝(救世人)的。

即便想象得再丰富一点:韩仁均不仅认识李其纲、赵长天等人,而且和他们的关系很铁,经常吃喝玩乐….但是,也完全不可能由韩仁均来提议做这个事情,因为他没有利益保障,他又不是萌芽的人

假如他想借炒作却偷鸡不成蚀把米怎么办?

露馅了,萌芽来个金蝉脱壳,老韩岂不身败名裂、千夫所指?

结论:完全不可能发生。

 

第四点:萌芽策划说

很有可能,但是我觉得不是这么简单,请容许我卖卖关子,跳过此说,留待下一观点再解答……

 

第五点:冷门版A“韩寒”(第一代)重出江湖说

如果按这一观点的话,那么就完全可以解释为什么“韩寒”获奖会出现在C组了,因为韩仁均本来就是成人,但是显然这个解释不通,如果韩仁均只是为了自己获奖,那他于228日带儿子上门干嘛去呢?是不是?

再者,评委于情于理不会把奖评给他,试想想,当叶兆言问:这个“韩寒”哪个学校的,答:他不是学校的,他是金山那个写《故事会》的作家。再问:他多少岁了?(C组获奖条件:除中学生以外 30岁以下的青年人)

答:…………………

结论:完全不可能。

 

第六点:冷门版B“破着头发说”(骑虎难下)

在我看来,这个版本是最接近真实的情况,因此,接下来我将展开推理,基于案情发展的需求,因此,我们必须要对韩寒获奖来一个倒叙:

 

 

 

 

 

1999

时间段

事件名称

内容

证人

备注

328

15:00:00-

颁奖典礼

宣布获奖名单

李其纲、沈嘉禄

 

328

1130-1230

补复赛

韩寒开始复赛,并完成《怀中窥人》,当时只有监考林青一人,地点在胡玮莳的办公室,期间韩仁均曾经帮韩寒带过早餐

胡玮莳、李其纲、林青、韩仁均、赵长天

 

328

9:30:00-1130

飞车中

韩寒与父亲韩仁均上演《生死时速》

韩寒、韩仁均

 

328

900-930

与胡玮莳通电话

韩寒与胡玮莳通过两次电话,一次是了解为什么没有参加复赛,原因是没有收到通知,另一次是确认能不能过来补赛

韩寒、韩仁均、胡玮莳、李其纲、叶兆言

 

327

2000-2200

确认获奖名单

第一次评选出15名获奖者,第二次在大家表决下同意增加几名,于是再度评选出20名获奖者,其中包括韩寒

叶兆言、李其纲、赵长天、陈村、胡玮莳

 

228-3

下午(稍晚)

击节赞叹

韩寒的作品获得评委一致好评,其中叶兆言与陈思和两位教授特别喜欢,胡玮莳极力推荐,胡也是韩寒稿子的审稿人

李其纲、胡玮莳

叶兆言后来在《也算多余的话》里表示自己对韩寒的初赛作品印象并不深刻。

228日晚

22:00

神秘父子造访萌芽编辑部

沈嘉禄知道有一对父子于当晚22点造访萌芽编辑部

沈嘉禄

来投稿,不知道找谁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