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风说“韩”】第柒拾陆话:《新概念投稿迷团再解剖之一:“第三篇文章”与四“投稿说”

标签:
要说日期第四章我爸爸韩仁均 |
分类: 新概念迷团解剖系列 |
新概念投稿迷团再解剖之一:“第三篇文章”与四“投稿说”
文/无风即风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不知不觉春节又至,“倒韩运动”已持续一年有余了,上个月的周年纪念日(1月14日),我“缺席”了,就藉此佳节来临之际补上,与各位倒韩志士们再次向那个人间蒸发的“敌人”发出诘问,告诉他:
你躲不了,我们没有忘记。
追源溯流,“韩毒”这朵恶之花的诞生乃至盛开,始作俑者就是萌芽杂志社和1997年的那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关于这届比赛的诸多疑点分析和究,在一众倒韩志士里没人比@倍魄 更权威,他总结的证据已非常充分、完整,我就不赘述太多了,在此仅对投稿迷案”作一点个人见解补充。
本文重点章节:
第一章 |
四种“投稿说”之回顾 |
第二章 |
两条线的假设与推理:谁在说谎? |
第三章 |
1999年2月28日发生了什么? |
第四章 |
第三篇文章 |
第一章《投稿迷团:四种说法之回顾》
经过资料排查,关于韩寒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的投稿方式,最少有或存在以下四种说法。
一、仁均说:韩寒寄的。
材料:《儿子韩寒》;
时间:2000年12月出版;
证词:后来在电话中,我问他文章寄给《萌芽》杂志了没有,他说连同其他两篇一起寄了出去。”
二、韩寒说:爸爸寄的
材料(1):《人家的评价,我无所谓——韩寒访谈》(记者:曹隽雍)
时间:2004年3月:
证词:
曹:新概念在你心中是怎样的比赛?当初为什么会参加新概念?
韩:作文比赛是个有意思的比赛,新概念在形式上与以往的作文比赛有些不同。当初是爸爸看到这个比赛通告,就寄了我的文章过去。
材料(2):《新概念作文大赛十周年庆典》,韩寒答主持人
时间:2008年2月3日
http://s1/mw690/6b800ecetd54c0a758670&690
证词:
主持人:其实今天在这个场合,我想问一下当初大家(韩寒、郭敬明、张悦然)抱着什么样的心态去参加这个比赛?韩寒我知道你参加比赛的经过是比较曲折的。
韩:我当时不知道有这个比赛,是我爸爸知道。因为我爸爸帮我寄了文章。
主持人:随便挑了你的两篇文章寄过去。
韩寒:对,后来我爸告诉我这个事情,我也没有放在心上…后来胡玮莳老师给我打电话,我才过来参加比赛。”
暂且先不管这对父子的各执一词和自相矛盾的说辞。但是你得承认,这爷俩的说法都是“肯定式”的说法。即口述人没有使用过任何一个不确定的字眼,都是非常肯定的口吻。尤其是一贯在镜头中前言不搭后语、牛头不对马嘴的韩总统在时隔4年、8年后都两度口述一致,可想而知,这可信度是相当滴高…(我管这个叫:韩寒定律)。
而韩仁均的说法也同样值得肯定,因为《儿子韩寒》2000年出了一版,2008年再版,作为作者本人的韩仁均肯定有参与审稿校对(他的专业),如此重要的情节如果有错,他不可能不修改。但是,他仍继续采用了“儿子寄信”说....。
那么,接下来看一个比较诡异的“不肯定说”,时间回到2000年…..。
三、诡异的“来的说”By 胡玮莳
材料(1):CCTV2《对话》节目;
时间:2000年12月;
证词:韩寒的稿子,几乎是最后一天来的。
http://s2/bmiddle/6b800ecetd54c0d71a261&690
从视频上看,再联想到韩氏父子所说的邮寄(不论是谁寄),那么,这里胡玮莳说的无疑是“邮件来到”了。
果真是邮件吗?
四、更早的说法——沈嘉禄说:上门送稿的父子
材料:《让孩子们写点真的——“新概念”苹果挑战中国语文应试作文教育》
时间:1999年4月12日(《新民周刊》第15期)
证词:截止来稿的前一天(1999年2月28日)晚上十点钟了,还有一个学生在他父亲的陪同下叩响了编辑部的门…..。
这里沈嘉禄并未明确指出这对父子是谁,但是巧合的是,这个日期和胡玮莳时的“最后一天”是基本吻合的。
那么,到底这对父子是不是就是韩寒父子?
以上四种说法我们已经一一回顾,现在将它分成两条线条,一条是以韩氏父子为主的“当事人”线条,另一条是“非当事人”线条。
http://s14/mw690/6b800ecetd54c45f1e4ed&690
同时,我们带着以下几个问题,准备进入下一章《两条线的假设与推理:谁在说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