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子应该什么样?女孩子应该什么样?似乎最近鲜有人提及类似的话题了,更多的家长、教师或教育工作者更愿意谈论学业成绩、性格能力或潜能开发一类话题。男孩子与女孩子似乎在强大的教育背景下没有太多的分别,他们只是被动选择的受众而已。然而事实上,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上,男孩子与女孩子应该也必须拥有不同的成长轨迹,从就业与人生规划的角度上,男人与女人也确实存在着各自的优势与劣势,我们的“无差别”教育并没有达到“尊重妇女、男女平等”的价值取向,这种“一勺烩”,反而危害与影响了男女生未来的发展。
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也没有得到更好的解决办法。除了思考,我也一直在观察,之前听过一首rap,唱到“现如今,男人女人化,女人野人化,你们得听过来人的话……”很诙谐,却也贴切。越来越多的“伪娘”、“中性”“非遗传性同性恋”诞生了,这个问题其实值得全社会的思考。我觉得包括我在内的所有家长,一定希望自己的男孩像个男孩,自己的女孩像个女孩,即时在出生前与出生时的那一刻,你还抱有性别歧视,生活不久,你就会觉得其实男孩女孩都很好,我当时的想法真是太可笑了。
http://s8/bmiddle/6b6c52e9t7c2edd9645a7&690
我觉得我也许不能扭转大的教育形势,但是我可以从一件小事做起,唤醒大家的意识,于是我策划了3月7日女生节。事实上,学校的其他领导对于我的提议非常赞同,然而指导思想却有了很大的出入。我想法是这样的,通过组织女生节,让女生感到被关爱,被重视,从而注重自己的言行;而男孩子也学会了如何成为一名绅士,在帮助与服务的过程中,明白了男生的责任与力量。有位领导的想法则认为现在的女生太“霸道”了,过于“关爱”,会让他们“为所欲为”,换句话说,“女生节”最应该教育的是女生,而不是男生。我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但我的行动不没有收到丝毫的影响。
在准备活动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个真实的事情,它让我越发觉得性别教育必须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有一天,我与学生一起布置资源教室,屋里有我,一个男生和四个女生,都是初中学生,做着做着,突然,一个女孩突然就对那个男生踹了一脚,男孩子非但没有回击,反而怯生生地向后撤,这个女孩一看男孩子撤步,上前又是一脚,然后笑着说,让你多嘴。我批评了女孩,其他女孩笑着说,现在这事情很正常,我们都不踹本班男生了。我说,那好啊,为什么?她们说,踹腻了,改踹别的班男生啦!
当然,她们的花拳绣腿不会给男生带来致命伤害,但是我觉得这种行为习惯毕竟不是好现象,我越发明白了那位学校领导的担心了。于是我在女生节活动加入了一项“好女生标准”有奖投稿,我觉得女孩子应该知道什么才是真、善、美的。
话说,3月7日,校园里非常热闹。一进校门,女孩子就会得到男礼仪生的问候与祝福卡。我发现高中的男孩子并没有小学的男孩子做得好。小学的男孩子认真也从容,高中的男孩子反而害羞与焦虑,这个现象让我明白,问题并不是从小学开始的,或者说真正的性别教育也许应该从中学开始。
中午的时候我们在400米的大操场,组织了“女生节趣味比赛”,当你看到大量的女孩子向操场涌来的时候,你才发现,原来学校里有如此多活泼可爱的女学生。他们在操场上进行沙包投准、跳绳、跳跳球比赛、穿针引线以及折纸比赛。这些项目是女性化的,从参与的人数来看,小学女生占到了80%,初中女生占到了15%,而高中女生只有5%左右。很多女生表示,活动项目太少,没有尽兴。
http://s10/mw690/6b6c52e9td9d4cc27a629&690
中午设了女生心理普查站,参与普查的女孩子都可以得到一朵鲜花,现场也进行了一些咨询。
我制作了四幅海报,其中三幅是活动介绍,另一幅是“男生倡议书”,在这一天中,男生要成为绅士,会给女生让路,会给女生提供方便或其他帮助。有个小男生抱怨道,女生节女生太幸福了!男生节呢?什么时候到来啊!
这次活动其实不过是个小小的探索,但是它却燃起了我性别教育的志趣。先教育女生,还是先教育男生,我想这其实和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属于一类。好女生会影响好男生,好男生也会影响好女生,教会学生只有做最好的自己就可以了。
前段时间,有个家长向我咨询,说男孩3岁多,喜欢玩女孩子玩的玩具,非常苦恼,怕以后成为“伪娘”。我说,玩具并不分男女,分看法与玩法。不必刻意去强化他,汽车是男孩子的,化妆包是女孩子的,因为孩子在小的时候并不能够理解如此深刻。如果非要讲,就请耐心一些,给他看各种不同形式的包,告诉他哪一个适合爸爸,哪一个适合妈妈,而不是说哪一个是对的,哪一个是错的。比玩具影响更大的是衣服,我认为衣服是进行性别教育的重中之重,他们会观察父母的穿着,所以不可倒错。
至于大一点的孩子如何进行性别教育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区别认知。不错,男孩与女孩从身体到心理着实不同,我们有没有让孩子们了解这个区别呢?其实这可以与青春期教育相结合,也可以为青春期教育做提前的铺垫,让他们明白,他们就会自然与从容了。
2、鼓励行为。对于孩子做出了男孩子或女孩子应有的表现时,给予足够的表扬,希望他们能够坚持下去。
3、帮助异性。从小让孩子培养帮助异性的习惯,当然不是说拒绝帮助同性,对于异性的帮助会产生很大的成就感,也会得到很好的社交训练。
4、一起活动。其实我们小时候玩的过家家是一种非常科学的情境模拟训练,大家的分工,让孩子们学会了角色识别与协同合作。如今的孩子,无论男女生,都手捧苹果,真是令人担忧。互相学习,互相运动,互相游戏都是很好的活动。
5、夫妻配合。夫妻的和谐是孩子人际交往的模版。好的夫妻关系给了孩子生活的信心。男人应该如何对待女人,女人应该如何对待男人,他们都是从你们那里学来的。
我觉得这可能只是抛砖引玉,更多的教育与实践希望大家一起努力。
http://s3/mw690/6b6c52e9td9d4cdad4512&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