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是国人的传统,现在到成为反传统了。相信到了将来,独生子女的后代就更不会有这个习惯。我比较喜欢了解自己的过去,这个过去其实不是自己的童年,而是自己的由来。祖父活着的时候,我总是“采访”他,希望他能够多给我讲一讲他小时候的事情,他的父亲,甚至他的爷爷。现在想想这种寻根问祖,就是对自我的充分了解,你一定会从这些故事当中,找到现在自己快乐或不快乐的原因……
http://s1/mw690/6b6c52e9tcd2e02d6e190&690
只记得爷爷跟我说过,我的老家在张家湾的齐善庄。这么好的名字,一直牵动着我的神经,只是由于太过遥远,所以这根神经一直紧绷到现在。前两天,我刚好到张家湾办事,这个夙愿终于要实现了。
其实齐善庄离土桥地铁站并不远,大概是八站地的样子。下了公交车,我左右张望了一下,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村,但我相信和100年前的样子肯定会有变化。我在这里没有一个熟人,也没来过任何一处角落,熟悉的不过是眼前石碑上的三个字——齐善庄。我想,干脆合个影回去了。就在我懊恼的时候,我发现对面有一个幼儿园。心想这是一个意外收获。
http://s10/mw690/6b6c52e9t7aeb007c9569&690
我扒着铁栏杆,想看看当地的幼儿园是什么样子。一个老师正在给一个小娃洗澡,其他三五个孩子在院子里自由活动。正在我看的入神,旁边有一位七十岁左右的老先生,带着一副超高倍眼镜(就是那种镜片里有很多圈的那种学究眼镜),逐字逐句围墙上贴的跆拳道招生简章。我抱着特别小的希望,问问他:老先生,您好!我来寻根来了!老先生一点也不拘禁,也不惊讶,问道,你姓什么?
我跟他说,我姓刘,齐场刘家。他竟然潇洒地让我上他的三轮车,我真是感觉不好意思。后来才知道这位热心的张大爷经常在村口溜达,他年龄大,认识的人也多,经常把人带到各家中。
在路上,张大爷问我学历,我感觉很惊讶。当他得知我是研究生时,他长叹道:刘家就是出有能耐的人啊!
我们在一家门口停下,他让我等。进屋后,一位特别老的先生,从屋里出来,我感觉自己遇到了前辈了,慌忙握手。老人说话颤颤巍巍,基本上听不清楚。这时一位老太太跑了出来,口齿零落的说,他这些年刚从青海回来,什么都不知道。
http://s16/mw690/6b6c52e9tcd2e079b933f&690
无奈,张大爷又带我上了车。我们来到了一个朱门外,看样子确实是个大户人家,我感到喜出望外。被一个老奶奶邀请进屋,还看到了一个漂亮的少女,我想这一定是我们家人。屋里端坐着一个年龄更大的老人,气喘吁吁的。我跟他提到我的爷爷刘增,他呼哧呼哧说不知道,我又提到了我爷爷的爸爸刘文通,他还是呼哧呼哧说不知道。
无奈,张大爷又把我带出了朱门。就在我百般无奈,倍感失落的时候,一个中年男子骑着三轮闯进了我的视野。我一抬头,仿佛看到了爷爷——因为实在是长得太像了。张大爷说这个人也是刘家的后人。
那人也非常热情,忙问,你是谁?你爷爷是谁?当我提到爷爷的爸爸时,他说他曾经听过这个名字,我于是点燃了希望。他说你还认识谁啊?我开始追忆爷爷访谈录,爷爷跟我提到过他的兄弟刘俊、刘轩。这个人说,你跟我走吧!我一边上了车,一边听他说到,刘俊是他的爷爷。
我们来到了他的家中,他给我递了水和烟。屋里面不算大,但也不乱。灶台上有一张黑白老照片。床上坐着一位老太太,正是刘俊的儿媳妇,这位男子的母亲。
打过招呼之后,这位五十多岁的大叔开始向我盘问过往。我说我能回忆起我爷爷的爸爸是谁,以及他爸爸的三个亲兄弟。有意思的是,他并不知道他爷爷的爸爸是谁,这一下又陷入了麻烦。他说你提到的齐场是对的,因为年轻的人都不知道齐场,齐场善庄后来合并才叫齐善庄的。
http://s8/mw690/6b6c52e9tcd2e0b14cb77&690
又过了一会,屋里进来两个人,是这个大叔的亲兄弟。兄弟都围坐在炕上,大家一起盘根。有人问我叫什么,有人问我父亲叫什么,有人问我爷爷叫什么,几个问题被大家来回问,始终问不出结果。就在这个时候,我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线索,我说我爷爷说他的爸爸是八爷!他们的眼睛突然一亮,据他们说八爷的位置找不到对应的人,但是没有人知道八爷到底叫什么。这里面要介绍一下,八爷的意思是同辈的人大排行,谁先生了儿子,谁的儿子就排在前面,他们的爷爷的爸爸是旁行老三,也就是三爷。
他们争论的面红耳赤,表情异常的严肃。我坐在那里,显得比较尴尬。我突然想起了,爷爷是老十!这句话一说,老太太突然开口了——他叫什么?小名是什么?
我的爷爷叫刘增,小名是小石头。老太太笑开了花,说,错不了,有这个人!她的几个儿子并不认同,觉得可能是巧合。其中一位大叔建议给一个我并不知道是谁的大伯通电话,问问究竟,结果大伯已经记不清了。另一个大叔给一个我不知道的大婶打了电话。大婶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老八生了老十!
这样一来,我的爷爷确实是在这里了。
之后的问题就陷入了我的爷爷的爸爸和他们爷爷的爸爸到底是不是亲兄弟,如果是我们应该是同一宗的。所有刘姓老人不是趋势了,就是失智了。真是无可奈何。
http://s14/mw690/6b6c52e9tcd2e12122dbd&690
其中一位大叔说道,我们可以再问问老孙头,老孙头从年轻的时候就爱记各家的事情。这个老孙头今年八十八岁,来到我的跟前,我感到肃然起敬。一方面是因为他还很清楚,另一方面他居然认识我的爷爷。他说八十多年前,我的爷爷经常和他一起玩,可是没玩几年就走了(去北京了)。眼神里透了着几分失落,这是童年友谊的伟大见证啊!他不但知道我爷爷去了北京,还知道到了幸福大街,这让我浑身直发冷——原来爷爷并没有忘记和年轻的玩伴常联系,他们如果有手机可能这位孙老先生会记得更多的爷爷的故事。
可是说着说着,老爷子就说乱了,也许是年纪问题,她说着说着就把刘增与刘永增两个人记混了。
天色渐晚,刘家的兄弟们还在聊得热火朝天,他们请我吃了据说当地最好的饭馆,看来我的实在还真是遗传下来的优秀传统。在饭桌上,大家互留了电话,如果按照我们这一辈的排行,我应该是“老十五”——刘家真能开枝散叶啊,呵呵。饭桌上,大家还在盘算着,结论是齐善庄里有我爷爷此人,我也和他们的关系最硬。不能确定的是他们的爷爷和我的爷爷到底是不是亲兄弟,如果是,我们的关系就近一筹。
在回城的路上,我感觉自己从梦中醒来,这是一个幸福的梦。也许,寻根是对爷爷最好的追思,也是替爷爷完成了一个愿望。
寻根之旅,就是寻生命的出处。当你的线索和故里老人的记忆重合时你会非常感动,当他无意间提到你的祖辈的名字时你会狂喜,当大家证实你的祖先就住在此处时你会泪奔。枝会茂会枯,花有开有败,然而根却亘古未变,它是祖先传袭的灵魂,它给了你一种存在感,你甚至可以从这里了解你的昨天与明天,乃至一切。
我建议家长们有机会带着孩子去寻根,这会让他们收获很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