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赫:反向家庭教学法——访谈翠微小学教师于千

标签:
勇赫于千小学家校合作家长育儿 |
在我做小学教师的那几年,我深刻体会到,学生在变化,教师也在变化。学生变得见多识广,思维敏捷;教师变得博学多才,宽容可亲。没有办法,这是这个时代的要求。很多校长、教师都在考虑校内与校外教育资源的整合,其中最突出的是“家校合作”。有人认为这是教育的革命,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同时还可以促进家庭和谐;也有人认为这无疑是把教师的教学目标分配给了家长,无形中增加了家长的负担。对于这个问题,来自翠微小学的于千老师有着自己的见解,她认为,“家校合作是件好事情,它的存在不是为了家长与孩子们共同完成教师要求的作业,而是创设了一种互相学习的环境。”我非常赞同于千老师的这个观点,并相信她肯定拥有这种实践经验,于是走访了她。
http://s1/bmiddle/6b6c52e9tcb9b2d921860&690
幸运的是,于千老师刚刚上完了一节二年级的兴趣课程《北京历史文化》。面对这个严肃的课程,我是真不知道如何对六七岁的孩子开讲。于千老师说课堂上会利用多媒体,给他们放一些影片片断或经典图片,但这只是这堂课很小的一部分,这堂课是立体的,延展的,延展到每一个孩子的家庭,每一个父母。
我感觉有些夸张,忙问她是怎么做到的。于千老师笑谈,我的秘诀其实很简单,首先在我第一天接触学生时,就给他们一个新鲜的定位——“我是小家教”。
于千老师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她看到了如何让学生获得进步的捷径。很多学生对于学习失去兴趣是从小学开始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学习与游戏不一样,它不能给我带来成就感与满足感。而学习优异的孩子们也不过拿到成绩单之后获得短暂的快感。于千老师认为“学以致用”就可以解决这个大难题。让孩子做父母的“小家教”,就是这种理念的一种实践
今年她在翠微小学开设了《北京历史文化》兴趣课程,很多学生一听是她上课都踊跃报名参加。她在第一堂课就告诉她的孩子们,你们不是单一的角色,或者说你们不仅是学生。学生一听,感到好奇。于千老师说,你们既是学生,也是教师。这句富含哲理的话听得学生们心血沸腾,因为没有人这么说过。她告诉学生,我可以教给你们,你们也可以教给父母,因为你们知道的,父母未必会知道。下面有些表示怀疑,她说不信,我们就试一试。他让孩子们回家去问父母两个问题,如果答出来了,就表扬父母,如果没有答出来,就耐心地教给他们答案,这两个问题是北京的历史有多少年?北京最初的名字是什么?
http://s4/middle/6b6c52e9tcb9b34a9ed33&690
下次课的时候,孩子们非常高兴地分享了他们的经历,孩子们表现得非常得意,因为绝大多数家长并不知道这两个答案,事实上只有一名家长说出了正确的答案。孩子们在做“小家教”的过程中,真正产生了成就感、价值感与满足感,这就是学习的乐趣。
就在刚上完的这堂课上,于千老师让孩子们回家与父母分享一种北京小吃,然后由父母给他们讲讲小吃的来历与配方。如果不知道,下节课讲完了,再向父母“传授”新知识。
于千老师管她的这个方法称为“反向家庭教学法”,并准备把这种方法介绍给其他的老师和家长们。我觉得这种方法很妙,反向教育真的是低年级学生“学以致用”的经典案例。
后来,我们又谈到了很多。于千老师认为反向家庭教学法归根结底就是“学以致用”的一种尝试,再说的具体点,就是社会实践的一种。让孩子的学习与社会实践能够紧密联结起来,她相信这是未来她努力的方向,也是教育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