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勇赫:文化家庭的教育问题(案例篇)

(2012-05-03 15:51:52)
标签:

文化家庭

孩子独立

孩子独立靠父母

勇赫

独立教育

亲子关系

亲子教育

育儿

    勇赫老师:

    您好,我是一名报社的资深编辑,上次偶然收到朋友送的《孩子独立“靠”父母》,我觉得里面的育儿方法很成体系,比起狼爸、虎妈之类的经验之谈,多了很多思考性与指导性。读后很受启发,再次表示感谢。您知道像我们这样的人,不好意思去请教家庭教育的问题,但我是觉得如今教育问题非常普遍,相信很多的人都需要您的帮助。我家小男孩初中三年级,他所在的学校是当地一家重点中学。我觉得现在孩子的压力很大,尤其是他们学校,成绩两极分化,成为不了好学生的团队,就得成为落后生的团队,我的儿子在学习过程中感觉非常吃力。他开始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运动上,他想在这里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可是买了球鞋、球衣,又发现自己不是运动的材料,这让他很挫败。还有一个问题,你知道,我们家庭应该算是文化人,所以不会骂人,可是男孩子之间可能多多少少会带出一些脏话,没有这些脏话反而不能正常交流。我的儿子也学着说一些脏话,但是同学们却笑话他非常做作,请勇赫老师给我一些指导,多谢。

                                                                                一位南京的父亲

    一位南京的父亲:

    您好!感谢您对《孩子独立“靠“父母》的高度评价,真是愧不敢当,只是希望能提供一些家教的思路给我们的家长朋友们,为大家减少一些烦恼。

    可以肯定的是,您很了解您的孩子,至少我们可以通过您的描述,大致清楚您孩子的现状。给我的感觉是孩子是一个比较听话懂事的孩子,而且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暗示与影响,缺乏自我的认同与规划。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http://s12/middle/6b6c52e9gbf1f0b0e86cb&690

    比较听话懂事。我曾经是一个比较听话懂事的孩子,可以说现在也是听话懂事。我相信很多孩子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就是听话懂事就算是孝顺。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就是封建残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父母说的都对你好,父母说的都是对的——父母在家庭中处于一种权威的地位,孩子在家庭中处于从属地位。但关键是,听话懂事并不能产生个人价值与尊严,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可能被冠之以“好孩子”的称号,而成人之后,却会被同龄人耻笑。可以说,往往是文化家庭或条件不错的孩子容易犯这种“乖乖病”。父母给了孩子太多的“正确答案”与“解决办法”,孩子不用做出太多的判断与思考,渐渐退化了他们的创造力。

   

    容易受到暗示与影响。您是一个文化人,平常的耳濡目染定然让孩子受益无穷。也恰恰是您具有了丰富的思考力与表现力,让孩子在很多时间生活在您的思想光环当中。通过您的来信,可见您是非常确凿自己的结论的,这对于孩子而言,也是一种非常大的影响。从信息接收的角度上看,他们更习惯于被动的接受信息,而不是主动的寻找信息。

   

    缺乏个人认同与规划。人家学习,他就学习,人家运动,他就运动,人家骂人,他就骂人……这种跟风的表现,对于形成个人的独立人格非常有害。换句话说,他不是非常独立。独立的人应该具备个人的独立意识(表现在个人认同上)与独立行为(表现在个人发展规划与行动上)。

   

    突然想起了孔子说的一句话,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君子”带有封建伦理色彩,我们姑且不谈。孔子的思想是很辨证的,一个完整的人格才是正常的人格,或者说完美的人格。心理学上有一个选择题,就是一个一丝不苟从不犯错的人和一个平常认真偶尔犯错的人,哪一个更容易受到别人的喜欢?很显然,后者。人们愿意接受一个有缺点的伟人或领导,因为那样会显得非常的真实与亲近。我曾经说过男人的标准四个字“粗中有细”,女人的标准四个字“柔中带刚”。虽然有些武断,但我觉得这样的男人、女人更让人喜欢,因为他们有共性,也有个性。在您的来信中,我觉得孩子少了一些应该有的叛逆,应该有的个性,我想给您提一些建议。

    http://s6/middle/6b6c52e9gbf1f0f207e75&690

    其一,鼓励孩子思考。文化家庭存在着一种共性的问题,家长容易拿主意,而且是非常“正确”的主意。我们鼓励孩子进行独立的思考,也许他们的想法是幼稚的,但是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多让孩子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看的图书、多听一些自己喜欢的歌、多看一些自己爱看的电影,逐渐培养自己的认知。

    其二,鼓励孩子表达。您的来信可能是我所见到的字数最多的,一方面表明您对孩子的认真与关注,另一方面也表明您可能缺少对于孩子的倾听。说教再好,也比不过身教,道理再明,也比不上做到。让孩子做听众,不如让孩子做生活舞台的演员。可以鼓励他坚持写日记,鼓励他参与家庭讨论,在更多的时候亮出自己的观点,不必加上评判与批评,给予他足够的平台与机会。

   

    http://s4/middle/6b6c52e9gbf1f11734953&690

    其三,鼓励孩子接触不同群体。可能在您的眼中,文化人是高品位的,是值得交流的。其实不然,一个人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表现在他与异类群体的相处与交流上。很显然,社会上并不是都是“文化人”,同学当中也不是所有孩子都是内秀而文雅,他需要和不同类型的人打交道,掌握人际交往经验,为日后工作与生活打下基础。

   其四,鼓励孩子说出梦想与需要。初中的孩子已经具备理性思考问题的能力,他们应该很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想要什么,但恰恰是缺乏方法与能力。我曾经说过,“学习是实现孩子梦想的天梯!”您是否了解孩子的梦想?您是否可以引导孩子将他的梦想与现实的学习结合起来?

   其五,鼓励孩子制定个人的成长计划。您在行业里是位很优秀的很成功的人士,但这并不代表您可以照搬您的成功模式给您的孩子。时代不同,成长经历不同,孩子需要有自己的成长空间。不可以代替孩子进行思考、表达以及人生规划。

   0-6岁是独立教育的黄金时期,6岁之后孩子开始走向叛逆,学习的责任由父母身上转移到学校与学生自身。家长在家庭中不要过分追问学习与成绩的问题,而要多关心孩子的生活与心理成长上的问题。文化家庭的优势非常明显,不要让优势成为孩子成长的羁绊,让他们感受一个全面的世界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