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y for
you!今天清晨发现我的睡裤上有这么一条简单的英语,我试着翻译它,却发现怎么翻译也不好。这句话应该是为你高兴的意思,那么为你高兴是什么意思呢?是为了你而高兴,还是为了你做了什么而高兴,还是为了让你高兴才去做什么呢?
我英语比较差,周边却全是英语专家,曾经有一个好友跟我说,英语是最精确的语言,表达最准确的意思。我一开始不服,后来一琢磨,英语里大一、大二、大三、大四都有独立的词语表示,而且看上去没有任何联系。再比如,小狗、小猫、小牛、小猪也分别和他们的父母用不同的词语。渐渐地,我发现了英语里的一个特点,他们总是把想要表达的事情放在最前面,其他补充说明的内容放后面,大多数用从句去呈现。如,I
love you no matter what you look
like(我爱你,无论你是什么样子)他们喜欢明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态度与观点,我们则喜欢说,无论你是什么样子,我爱你——我们要笼罩一种气氛与氛围,一方面羞于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一方面也害怕别人知道我们的真实想法。我们再来看看最先的那个例子happy
for you!中国人在乎的是for
you,外国人看重的是happy。简单的语言顺序的区别,其实暴露了两种不同文明方式的区别。
http://s3/middle/6b6c52e9tb106127fcd32&690
中国人注重说话的技巧,有的时候不是让对方听明白,是让对方觉得好听。比如,当听到您好,最近怎么样啊?中国人会说,一般,还行,差不离吧,也就那样,凑合活着吧!其实,他刚刚被增加了薪水。也有一种情况是,中国的语言背后有更深层次的目的性,也可称之为潜台词,如:最近你看你真是发达了,人也气色好了很多,我就比你差远了,混得哪哪不如你……咱们原来可说好了,老朋友有难要互相帮忙啊……能不能借我点钱啊?这语言的三段式打死老外,他也搞不懂!看看第一段得赞美,第二段的回忆和第三段求助之间有逻辑关系么?外国人看不懂的一种逻辑关系,这就是中国式的人际交往。如果倒过来可就有意思了,能不能借我点钱啊?……以前我们可说好了互相帮助的……你看你现在发达了是吧?这样的摆阵让对方难以接受,可能听到第一段时,就让你闭嘴了。
在国外,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一群中国人是条虫。什么意思?中国人失败就失败在人数上么?不是的。我们传统的沟通方式事实上极大的削弱了个人的价值,降低了合作的效率。在云山雾罩的对话过程中,我们渐渐迷失了自我,防卫式的语言习惯是中国人个人发展的最大阻碍,我不希望我们将这种方式继承给我们的孩子,下面我就来谈谈防卫式语言的诸多弊端
http://s15/middle/6b6c52e9t781a354641ee&690
其一,撇清责任,逃避问题。
在和别人进行沟通的过程中,把自己的因素放在了最后,把环境和对方的问题放在了前面。这会导致我们根本不了解事情发展到了哪一种程度。
其二,处事消极,放弃努力。
有一种很不好的思潮影响着这个社会,其实古已有之——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一个好爸爸!没错,现在很多的时候我们在“拼爹”,但问题在于不是所有人的爸爸都是李刚,换句话说爸爸是李刚的人也不少,你的爸爸是李刚又能怎么样?我曾经说过“位置决定关系”,我们在想搞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我们首先要具备重要的资源,这样,人际互动才能通畅。防卫式语言只会令你最终成为时代的跟随者,因为你也不想负责任。
其三,态度虚伪,为人麻木。
很显然,防卫式语言的人只想着自己不会受到伤害,为了大家的面子,他会说出很多违心与伪善的话,你以为别人看不懂么?这都什么年代了?你虚伪的结果,就是别人也会对你虚伪,反正别人觉得你不在乎。
其四,情绪低落,无助无奈。
经常以这种语言方式面对他人,必然会得到较多负面的回应。“聪明”的伎俩并没有得逞,必然会导致一再的受挫,心情也不会太好。
其五,效率下降,成功无期。
当我们把太多的时间放在沟通上,或者说我们沟通成本过高时,我们的行动时间就会压缩,而大家都知道成功不是想出来的,也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防卫式的语言都是空谈,结果必然是耽误了各自的时间。
当防卫式的语言成为了你的习惯,你会觉得生活很无趣,因为你渐渐放弃了自己的体验,把别人的眼光狠狠压在了自己的身上。
拒绝防卫式语言也是我提出的积极教育positive of
education的一部分。这个时代提出了太多的精神,可是我们却一再地撇清自己,让自己和这些道德枷锁划清界限。
http://s6/middle/6b6c52e9t781a356dfbf5&690
怕承担责任的人,永远不可能有大的担当,
怕得罪别人的人,永远不会得到别人的原谅,
怕自己损失的人,永远不会有大的收获。
怕别人成功的人,永远不会有自己的成功。
怕就是我们的心病,在心理学上叫做“社交焦虑”。要我说,解药就是两个字:真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