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勇赫:每个孩子都有一棵“成长树”——浅谈背景理论

(2010-10-14 11:40:38)
标签:

牛顿

成长树

宋体

背景

蝴蝶效应

刘勇赫

少儿

育儿

亲子教育

啃老是个好词还是坏词?发明这个词的人一定是一个文字大师,一个动词和一个形容词的结合,就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一个现今的热点现象。一副副游手好闲,寄生在父母身旁的小青年,嘴里甜言蜜语的,其实就是为了骗吃骗喝;表明上歌颂父母养育之恩,背地里责骂家庭寒酸,背景简单。到底是谁的错?社会学家认为这是财富机会分配不均导致了家庭问题;心理学家认为是青年人缺乏社会环境适应性或能力缺失导致的自闭行为;社会心理学出身的我认为这是人际关系的萎缩,是父母教育的问题。

抱着您怀中的幼儿宝宝,读着我这类似预言诅咒的可怕文字,是不是有一些不一般的感受呢?其实,作为个体,我们既改变不了贫富差距的社会现状,也不能为我们的孩子安排他们的未来,我们要做的是抓住现在,让孩子从现在开始“啃老”!

我说的“啃老”是一个褒义词,是积极的。“啃”指的是积极主动的“利用”;“老”指的是容易获取的任何“资源”。只有从小善于利用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的人,长大才不至于真的去“啃老”。因为在雄心壮志的他们眼中,“老”早就不是指待父母,而是他们之前拥有的一切背景。背景backgroud,才是一个人生存、发展、立足之本。

就像牛顿说的,我只是个踩着巨人肩膀的人。一方面是谦虚,一方面也是实话!在牛顿取得力学上的伟大成就之前,有多少位我们不知名的物理学大师无私为他铺路呢?牛顿乃集大成者,也是他充分利用了历史人物的经验与理论,并得以升华。可以说那些不知名的大师们就是牛顿的背景。

又想起了妻子讲的一个幽默的笑话,我觉得特别应景。在西游记中,唐僧一行是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每次遇难都有一个模式,就是大师兄外出——唐僧遭遇妖怪——二师兄三师兄拯救无效——唐僧被掠到妖精宅邸——大师兄斩妖除魔救出师父。由此可见,和韩剧一样,我们的古典故事也是有套路的!只是那妖精的下场却有所不同。经过仔细观察,也还可以分为两类:没背景的妖精被大师兄一棒打死了;有背景的妖精都被自己的boss安全带走了。

http://s15/middle/6b6c52e9g928baaf5acae&690

    在笑过之余,我想吴承恩要是放在现代,也可以作成功学大师了。他非常通晓人际关系的奥秘,在主要角色的设置上更是照顾了不同性格,让人可以在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形象,并看出自己在做人处事方面的缺陷。大师兄大闹天空的故事伴随了每个妖精的童年,哪一个不是把大师兄当做偶像来崇拜?来天兵天将都拿他没办法,这些小偷小摸又岂敢班门弄斧?不遇到齐天大圣是他们的福祉,他们依仗着自己的主子,在一片树林或一处小洞本是过着占山为王的闲散生活。说来有趣,大师兄能耐大,却一生奔波劳碌,差点“过劳死”,小妖怪们却可以享受人间仙境,独乐一方。因为小妖怪有大背景。不是哪里的菩萨,就是哪里的真人,他们在大处逍遥,也就容忍了自己的手下小处享乐了。但我们推论,这些被拯救的小妖怪们定然是和主子关系甚密的,否则也不会得到现实的好处,更不会免于一死!

背景是指我们的过去,我们过去的文化背景与关系背景决定了我们今天的发展。过去的背景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我们今天的资源。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深刻。我们关注的更多是别人的历史或社会的历史,却很少有人关注自己的历史,其实我们想要自己发展,就要先了解自己的历史,从自己的历史中,找到属于我们的资源。我们的历史中掩藏着太多你意想不到的收获。当然,啃历史也是一种啃老。

“成长树”技术是哪位大师提出来的,我是真想不起来,在此对大师说声抱歉,我想我以自己为例,让大家看看,如何勾勒自己的“成长树”。

          http://s12/middle/6b6c52e9g928b98fc349b&690

                    

 

  当然,这是不太具体的一点描述,但可以清晰地看出在人生的主干上,有很多你可以选择的枝干,而根据“蝴蝶效应”的原理,只要改变了其中的一次选择,你的人生都将会大大改写。作为父母,我们做出这条“成长树”,可以清晰看到我们这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更可以从里面找到我们早已忘记的一些资源。如我在做儿童阅读推广的时候,自己会写一些歌录音的时候我轻易地找到了曾经一些爱好音乐的朋友,他们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并打折为我录制歌曲;我在从事少儿出版工作的时候,又经常用到在学校时辅导儿童的经验,让我可以比其他同事更好的进行图书的策划与宣传。、

作为儿童,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让他们接触这棵“成长树”,亦可让他们了解我们的“成长树”作为参考。每一步既有父母的指导,更有自己的决策。这样会让我们更有存在感。事实上,我在很小的时候我并不知道我自己将来要做什么,但是我应该知道我们做的每一步为什么,我将走向何处。

至此,我的“三景”理论,和大家介绍齐了。背景是我们的过去,全景是我们的现在,愿景是我们的未来。了解我们的背景,把握我们的全景,追求我们的愿景,使我们始终活在奋斗中,活在拥有中,活在快乐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