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咨询学的核心观点是四个字——人尽其才。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家庭,真要做到人尽其才,那是善莫大焉!人力资源得到优化设计、组合与使用,从整体上看是能源最大化,从个体上看是价值最大化。能源最大化将呈现出社会稳定、国家富强、生产力稳步攀升的繁荣景象;价值最大化将呈现出身心健康、自我实现、幸福感居高不下的美好状态。简言之,个人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创造最大的价值,国家就处于最良性的发展状态。同样,职工在自己最得力的部门做最喜爱的工作,企业的前途将会一片大好。从国家存亡的角度,我们可以将自己与国家联系在一起,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我们同样可以与国家联系在一起,这样的联系反而让我们个人更容易接受,这样的联系从逻辑的角度来说也更加合理。我断言将来的社会是两个人的天下——专家与管家。
无论是国家、社会机关还是企业将会着重培养一批人,外国科学家管这批人称作“智人”。智人在各个方面超越了普通人群,成为了一个新的物种,引领着人类和其他世界上现存的资源走向未来。这批人可多可少,当然一个国家拥有越多的智人,自然也就越容易屹立在民族之林。在这批智人当中,又分为专家型智人和管家型智人。专家型的智人在某一领域精通技术,无休止的创造与运用,其思维运转之快,思考程度之深,和微机可以媲美。他们已经习惯运用古今中外各种流派的理论与应用技术,并与各个国家的专家形成思维联网,努力将各种生产方式效益最大化,以实现在能源极度紧缺的危机状态最大时限的延续人类种族。管理型的智人具有超长的计划、组织、控制、指挥、协调与决策能力,高智商、高情商、高财商、高权商于一体,是真正的人类领袖。他们与专家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与肯定,不是支配而是为专家能力的发展提供最好的平台与服务。
真的很久没有写这种类似科幻的文字,但是我相信我的推理是理性而客观的。专家与管家成为了未来世界的主宰,他们的贡献就是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保障。为了将来有一天,我们现在怀中的宝贝能为成为智人中的一员,我们现在应该做些什么呢?当然,是培养与教育。
孔子在两千年前就喊,因材施教!至今,我们的教育也没有达到他老人家要求的水准。又说因为教育体制的原因,又说因为教师素质的原因,还有说中国儿童素质的原因……要我说,就是因为中国缺少了像孔子那样真心为教育思考的人。教育在当下很热,是因为搞教育尤其是校外辅导教育的人挣了钱,学校教育由于属于间接创造社会价值而被社会所强烈冷遇与忽视,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则属于超间接创造社会财富,成为了一块大学学术领域令人遗弃的孤儿。“教育应该走在时代的前面!”维果斯基声嘶力竭的这句慨叹至今也没有在以重视教育自居的神州大地上应验。
忧国忧民,有时有度,让国家发展,使人民富庶,最终还要寄希望于现实,寄希望于我们自己,寄希望于我们的下一代。华生先生要求给他一打婴儿进行实验,我们只有一个的培养对象,就是我们自己的孩子。
是的,儿童与儿童在各种方面是有所不同的,我们的教育应该有所侧重。就像领导要慧眼识别各个新进职员的特长,家长也必须在最早的时间内了解自己的孩子,为孩子的未来把脉。很多专家认为让孩子自己去发展,其实貌似尊重个体,实际上是不负责任也是不可行的。我将儿童分为“专家”型与“管家”型两类,为将来国家的人才储备也算做了一项贡献。
专家型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对于某一领域极为感兴趣,并表现出超常的优势。如丁俊晖的台球,韩寒的文笔,金铭的演技。很遗憾的是,很多出众的童星都是流星划过,转瞬即逝。方仲永的悲剧一次次的重演,这是家长在教育方面的失职与严重错误。对于个人兴趣的培养,应该高于知识的培养。独特产生自信,个人的优势也往往从他的兴趣爱好开始延伸拓展,如一个写文字很好的孩子,多加保护她的特长,即使不成为作家,他也可以在未来工作的领域里成为单位、企业的“一支笔”,受到更多重用与提拔。好奇心、兴趣、爱好、特长到专长是一个层层筛选,去粗取精的过程。人可能有十个好奇心,由是个好奇心发展为8个兴趣,有八个兴趣发展成6个爱好,由6个爱好发展成4个特长,由4个特长发展成2个专长,最后二选一,成为了他一生的职业与事业。我曾在知心姐姐夏令营中给来自全国各地的孩子讲过这个“潜能金字塔”理论。从小就要发现与发掘儿童的潜能,并持续地为他的某一特长提供充足的锻炼机会。其实,一个人将自己的潜能发挥至极,他就是成功的,他也是幸福的。
管家型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并没有表现出过人的本领,却在儿童活动表现出极大地热心与人格魅力。儿童们都爱围着他,甚至把他当做“孩子王”。像这类孩子,我觉得他具备很高的情商,他可以很容易获得快乐,并将快乐传递给需要的人。我们需要着重培养他在财商与权商方面的素质,并让他体会到在各种组织中的价值感,并且愿意服务更多的人。管家型的儿童他可以在知识层面上比较平均,但他一定拥有最多的常识与兴趣爱好,以便在各种场合与各类人士打交道。让他多去见识不同社会背景的人,从各种亲朋好友中获取经验与见识。
专家与管家,都要从娃娃抓起。这也是父母为他们贴的第一个“神秘标签”。专家的母亲是教育的专家,管家的父亲也是一个“管家”的父亲,我们的直觉有时候也是成功教育的一部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