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灵水举人村历史文化京西古村何贤记老何文化 |
分类: 旅游摄影 |
灵水村还在修建当中。
“东岭石人”一景,从村中高处向20里外的东山望去,像个人在教书,故称“东岭石人”。
围墙上的杂草显示出了这里的沧桑感。
这里的四合院,不论是规模和建筑风格都体现了以前人的等级制度。
抗日标语:团结一致,共同抗日,军民合作驱逐日寇。后面还有一句:知识青年到农村,支援受命下农村再教育,很有必要。
抗战时期日本侵略军几次烧村,使灵水村的民居遭到很大破坏,仅有少部分古建民居保留下来。
这里有很多举人故居宅院遗址,村庄都有标注如:刘举人故居等;其中有一家“一门五举客栈”据店家介绍在雍正年间这家出了5个举人,而且是兄弟5个,乾隆和刘墉曾经来这边就住在这家。站在楼上可以看到对面山像躺着的卧佛,这也是一道景观。这里很多破旧的房子已经没有人住,不过还保留着以前历史的房屋设计风格。
土地庙
现在这里依然还有人过来祭拜。
南海火龙王庙现在已经残垣断壁,成了废墟,但是依昔可见当时的气势宏大,香火鼎盛。院中两株古柏主干分杈处分别长有一棵桑树和一棵榆树,灵水人称其为“柏抱桑”和“柏抱榆”,是灵水八景之一,是北京的“古柏奇观”奇观,实属罕见。这两株千年古柏均为国家一级古树。
据当地村民介绍村中原有72眼水井、32盘石碾,现在已经岁月留痕,沧桑磨砺,保存的很少。
灵水村灵泉禅寺“始自汉时”,是北京最早的寺庙,现存明代弘治年间重修的门楼。看情况这里后来改为学校,不过现在学校已经搬迁了,留下昔日的痕迹。古银杏据说有千年历史,由于地下水枯竭,两树树顶已干枯,但树干仍枝繁叶茂。奇怪的是北侧一棵雄性银杏树,在这棵树的第一层侧枝上长有雌枝,成为雌雄同树。
据记载说为纪念清末刘知府赈灾赊粮之义举,灵水村每年立秋的“秋粥节”传至今日已变成了“金榜节”。立秋时节,闻迅赶来的准备高考的学子们到这里吃“举人粥”,感悟先人的“中举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