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虎年就要过去了,兔年的来临预示着咱们又都老了一岁。年纪的渐长不能代表心态的变老,就像我总是会忘记自己的年龄,该吃就吃,该喝就喝,该玩就玩;不要纠结于什么“清规戒律”,这样的生活才快乐,才会更有生命的意义。
回想起这一年餐厅的变化,“蓦然回首”变化不小而且是在向上、向前进,感谢大家的支持,感谢员工的辛勤工作!
唯有“变化”才是不变的,让我们大家都变得更开心、更快乐!
年底做个小小的总结,期待明天会更好!
借《亞洲頂尖美食年末盤點》这篇文章,祝大家兔年吃好玩好,生活更美好!
亞洲頂尖美食年末盤點
該圖集對《風尚亞洲》本年度報道過的頂尖美食進行了盤點,它們包括:不斷上位的葡萄酒、世上最貴的牛肉面、簡單美味的面包與黃油等。

亞洲的各位頂尖美食迷自有主張,將自己最喜歡的美食公諸於眾,范圍從河內直到孟買。

新加坡的崛起:兩家綜合性賭場-度假村取得合法地位之後,新加坡的頂級餐館請來了包括丹尼爾﹒鮑路德(Daniel
Boulud)、蓋伊﹒薩沃伊(Guy
Savoy)在內的一些明星大廚,他們中有許多是第一次到亞洲來做生意。新加坡本來就以街邊美食著稱,如今更成了亞洲最新的美食天堂。

中國風吹得葡萄酒價格水漲船高:中國買家對各色名酒──主要是波爾多葡萄酒和勃艮第葡萄酒──貪求無厭,致使葡萄酒拍賣價格一再刷新紀錄。拉菲酒莊依然是最受青睞的一等酒莊,不過,也有些人說,脫手的時機已經到來。作為一個世界性葡萄酒銷售中心,香港──這裡對葡萄酒實行零征稅政策──的地位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穩固。

葡萄酒成了主流,真正的主流:對於買不起1982年拉菲的人來說,市面上還有塑料杯子裝的葡萄酒,就連加油站裡都有賣。

紅皮書:推出東京/京都餐館指南以及港澳餐館指南三年之後,蜚聲國際的米其林餐館指南勢頭越來越旺,並且開始尋求本地人的認可。與此同時,以推介亞洲頂尖餐館為己任的《亞洲頂級美食指南》雖然只有兩年的歷史,如今也在高歌猛進。

一生一次的美食:亞洲人不惜為美食一擲千金,消費項目包括足球大小的塊菌、每位835美元的托馬斯﹒凱勒(Thomas
Keller)盛宴以及與王子共餐的盛事,甚至還包括烹制時間超過一周、簡單卻昂貴的牛肉面。
十万欧元的松露宴是啥样?

紐約與香港的姻緣:香港餐廳把紐約作為菜式和創意的來源,不過,香港對紐約的迷戀並不是一廂情願。紐約的一些頂級大廚也跑到香港來嘗試了一些本地風味,目的是從中尋找靈感。

面包與黃油:面包與黃油原本是人們眼中的飲食“配角”,如今卻有越來越多的亞洲餐館對這兩樣東西引起了重視。美味的黃油──比如Robuchon餐廳選用的那種半米高的伯迪耶黃油(Bordier
butter)──和自家烤制的面包已經變成了一個重要的賣點。
---转载自《华尔街日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