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夫金字塔的建造方法

标签:
历史旅游埃及金字塔 |
分类: 历史 |
埃及迄今已发现的金字塔,大小共约有110座,
最著名的是位于开罗西南13公里吉萨(Giza)的三座金字塔,如上图。
这三座金字塔,左起分别为:
孟考勒(Menkaure)金字塔、卡夫勒(Khafre)金字塔、胡夫(Khufu)金字塔,
其中胡夫金字塔是史上最大的金字塔。
【游客的误认】
旅游资料的照片常有错认胡夫金字塔的情形。
上方照片是游客最喜欢拍摄的角度,因为可以拍到三座小的王后金字塔。
然而,中间的卡夫勒金字塔却因拍摄的角度看起来最大,许多人误以为这就是胡夫金字塔,其实最右方那一座才是胡夫金字塔。
【相关尺寸】
胡夫金字塔又称为大金字塔 ( The Great
Pyramid ) ,兴建于公元前 2560年。
塔基呈正方形,每边长约230多米,占地面积5.29万平方米。高146.59米,相当于40层楼,由于几千年的风化剥蚀,目前高为138米。
胡夫金字塔由大约230万块巨石堆栈而成,总重600万公吨,比伦敦市所有建筑物的总重量还重,它的外表覆盖一层光亮的覆面石,使得金字塔在阳光下灿烂夺目、金碧辉煌。
【为何建在吉萨高地?】
根据当时纸草的记载,指挥建造胡夫金字塔的是宰相海莫。
他之所以选择这个位在首都孟菲斯(Memphis)北方、离尼罗河西岸8公里、岩盘坚硬的高地,是因为:
古代埃及人深信太阳西沉的尼罗河西岸是死者之国,
为避免过于接近尼罗河遭洪水淹没,又得避免离尼罗河过远不便搬运石头,
因此才选择完全符合此条件的吉萨高地。
【方位校正】
地点决定后,工人们就在高地岩盘上挖网眼状的沟渠,并使水流入沟渠中;水痕会印在各沟渠上,藉此校正金字塔的水平。接着确认金字塔四角的方位,并以星座校正无误。
【作业团队】
若要在20年内盖好胡夫金字塔,工人须每两分钟就安置好一块巨石,必需有组织良好的作业团队。从坟墓上的铭文,还有胡夫金字塔与门卡乌拉寝庙内墙上的工作守则,研究人员已明了当年工人们的工作情形。
他们分为许多工作群,每群负责金字塔的一个部分。
每群又分成四五个「队」,「队」之下再分为数个由10 -
20人组成的工作组。
【石材开采、搬运】
石灰岩大都是从尼罗河东岸的「图拉(Tura)采石场」采掘而来,长廊和房间中所使用的花岗石,则是从尼罗河上游的亚斯文(Assuan)等地采掘而来。
在采石场,工人先将石头整修成平滑的方型石块。之后,将方型石块放在橇上,再放在并排的圆木上用绳子拉至现场(当时他们还不知利用车轮或马)。
埃及农民自古以来所使用的木制卸货机,不可能举起平均2.5吨的石块。因此,他们是先在金字塔的侧面建造斜坡道,再随塔身升高,而往上建斜坡道,并利用人力杠杆将石块吊至定位。
(有的学者认为吉萨高地本身也是采石场(橘色区域),而且吉萨高地旁还有引自尼罗河的运河,方便石材的运送)
【工人村】
以前的书籍、电影把金字塔的建造工人都描述成奴隶。考古学家在吉萨高地发现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工人村」(Workers’
Village),这座城镇可容纳2万人居住(上述霍丁认为工人应有四千多人,如加上后勤人员、官员、眷属则完全符合此数字),城镇中有生活区、工匠区、墓群,甚至有啤酒屋和面包房。生活区是由家庭为单位组成的,不论男女的比例,还是年龄层的分布都非常匀称。
工人们还享有人身自由和休假的权利。有一个陶片就记载了某工人不能上工的原因是和老婆发生争吵,还有一个陶片记载了某工人请病假。
古埃及是政教合一,法老王自称是太阳神阿蒙之子,是神在地上的代理人和化身。老百姓抱着宗教虔敬之心为法老王建造金字塔,又有饭吃可免于饥饿,当然乐于参与。所以,当年建造工人应不是只有奴隶。
【希罗多德的错估】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475
BC?-415 BC?)写的《历史》一书,有记载关于建造胡夫金字塔的诸多事项,记述提到:『10万人以每隔三个月交替一次的方式服劳役,花费20年才建造完成。』
法国建筑师霍丁认为建造工人只需4000多人,与希罗多德的记述相去甚远。
希罗多德是在金字塔建造后2000多年后才出生,许多传闻可能有误;而且希罗多德未提到任何游客都看得到的「狮身人面」,自古就有许多学者怀疑希罗多德根本没到过埃及。
前一篇:美国各州的第三大语言
后一篇:荷兰改名为尼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