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烦恼——当孩子遇到不如意时

标签:
探索指责孩子妈妈烦恼育儿 |
分类: 常见家庭困扰解读 |
妈妈的烦恼——当孩子遇到不如意时
孩子出生,开始慢慢长大,总会有各种磕磕碰碰,他开始了自我探索,对身边爸爸妈妈其他人的探索,对小社会的探索。
当孩子遇到不如意的情况时,他的意愿有时显得那么奇怪,不符合“大人的逻辑”,他的脾气有时显得那么“明显”,大哭大闹,执拗……,做不好还会不停地尝试,“和自己较劲”,甚至会“攻击自己或别人”。
看着孩子,我们会如何陪孩子度过这些“不如意”呢?
http://s7/middle/6b61b3cag9393b4f4b2c6&690
我们的选择很多,但常常会有矛盾。
抚慰孩子——常常会让孩子脾气越来越大,以后还老用这种模式。
指责孩子——孩子往往不听,还可能愈演愈烈。
不知所措,显得无力——孩子哭闹声不停,情绪难以控制。
替代孩子解决——下一次重又上演,依赖越来越厉害。
打骂孩子——父母也急了,然后可能孩子的攻击性越来越强。
忍住不管——看着孩子那样,心里实在难受,忍不住啊,也怕孩子反应老这样持续怎么办?
似乎我们做了各种尝试,效果都不那么好,好象没有什么好办法了。
妈妈们可以试着想象一下:当我们自己遇到不如意时,我们想要什么样的陪伴和帮助?
不同的人,或者我们在不同的情况下,会有不同的需要:
1、 需要别人的鼓励、赞赏来打气:让我们发现自己的能力、信任自己,可以度过挫折。
2、需要别人成功应对的经验分享:不是指责、教导,而是借鉴,分享,借用别人的经验,增加自己的经验。
3、需要别人离开,让我们独处:人的情感有时需要分享,有时需要独处,来独自面对。
4、需要别人从不同的角度,看出自己的“问题”或“阻碍”:有时候,我们需要除去赞赏之外的“评价”,给自己更多的视角,更多的角度,增加应对的经验。
5、需要别人的包容,让自己安全发泄,而且不担心受到指责。
其实每个人在不如意时,都会有自己的需要,孩子也是这样。只是有时,孩子不那么善于直接说出自己的需要,这无形中增加了家长的理解难度,大多数家长就会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应对了。
那么,如果通过不同的尝试,我们可以通过有效的沟通,来明白孩子在不如意时的需要,可能妈妈会发现,孩子的不如意,正是一个好机会,可以让我们明白,什么是孩子的需要,什么才是我们能给与的帮助。
了解孩子的内心需要,可以通过一些方式:
1、 直接表达:如果我哭了,我需要的帮助是......
2、 情景模拟:可以用故事中的人物,玩偶,把这些情景重新模拟表演,请孩子借用玩具的话,表达出自己的需要。
在这里,还有一个难度,就是父母已经知道了孩子的需要,也知道如何能满足,但因为父母自身的判断,决定要“拒绝”,不满足孩子,这时,父母要怎么做呢?
敬请期待THS专家下一篇博文的分享。
中国家庭困扰解决方案课题组(THS)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明出处,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