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孩子,会把孩子惯坏吧?!

标签:
孩子中国包容行为赞同育儿 |
分类: 6--12岁困扰解读 |
包容孩子,会把孩子惯坏吧?!
经常听到妈妈们这样说,包容孩子,知道对孩子有好处,但是担心,总是包容,孩子会被惯坏的。
包容真的会惯坏孩子吗?
在这里,可能我们首先要知道包容和溺爱的差别。
http://s12/middle/6b61b3cag932bfed9f03b&690
溺爱,是对孩子的行为发生的反应,接受孩子的各种行为。在和孩子的互动过程中,赞同孩子的各种反应,比如打骂别人、独享玩具、哭闹解决等等。事实上,孩子在这个互动过程中,在寻求着什么行为是父母和其他人允许的,什么是其他人不允许的,这是一个自我行为——社会化适应寻求的过程,孩子会在自我的释放、社会化的适应这两个端点间寻求自己的位置。如果父母一直赞同孩子的“行为”,孩子可能会更靠近自我释放的端点,社会化适应明显降低,就是我们常所的“被惯坏的孩子”,处在父母所营造的“温室”里生活。
那么,包容呢?包容不是对孩子行为的接受,而是对孩子的“人”发生反应,接纳孩子可以有各种“情感情绪”反应,包容是一种“爱”,不是因为“孩子乖”才爱,也不是因为“孩子成绩好”才爱,也不是因为“孩子懂礼貌、懂事”才爱,而是只因为他是我们自己的孩子,就会“爱他”,尤其在孩子“不那么好”的情况下,这种爱依旧未变。
妈妈可以不赞同你的行为,妈妈认为做事可以有很多种选择的途径,但这些都不妨碍妈妈对你的爱,即使你撒谎、成绩不好、不懂事、不乖,妈妈都会永远爱你,永远喜欢你。
这是对孩子说的很神奇的一句话,每晚睡前,我们会在孩子的耳边重复说这句神奇的话,在1个月后,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
我们对孩子的表达,实际上区分了行为上的赞同或不赞同,可以有更多的途径选择解决,但在情感上,爱永远不变,喜爱永远不变,精神的支持永远不变。这是包容的精髓。
就像每个妈妈的内心里,也都有这样一种被包容的幻想一样,妈妈们,内心也渴望着,有一个人,会永远爱自己,并不因自己年轻美丽,并不因自己有能力、贤淑、懂事,只是爱着自己的人,接纳自己也会有失败、孤独、不被别人喜欢的一面,当我们能体会到这种超越行为的爱时,我们会感受到被爱的幸福。对方再在行为上提出建议,我们的接受度就高多了。
孩子也是一样,如果孩子对妈妈说:妈妈,你要撒谎,我就再也不爱你了!妈妈,如果你在单位里业绩不是最好的,我就不爱你了!
也许,这时,我们会有更深的体会吧。
中国家庭困扰解决方案课题组(THS)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明出处,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