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很依赖

(2010-09-17 12:25:29)
标签:

亲子

育儿

家庭

困扰

解决方案

依赖

独立性

分类: 6--12岁困扰解读

现象:孩子上小学了,各方面发展还好,就是太依赖妈妈了,什么事都要妈妈提醒,比如早上上学,如果不提醒她拿书包,她就直接出门了,放学回家如果不提醒她写作业,她就先去玩去了。

 

 

解读1:依赖是妈妈和孩子的一种双向依赖

 

依赖往往是双向的,是妈妈和孩子两个人双向的一种依赖,表面的依赖和内心的依赖可能正好相反。也就是,表面是孩子对妈妈衣食住行照顾的依赖,另一种是妈妈在情感上对孩子的依赖,需要孩子来满足妈妈自身“我被需要”的情感,我们很难说,哪个人的依赖会更强烈,他们是相互依存的。http://s7/bmiddle/6b61b3cat906d060efd86&690

 

如果妈妈的“被需要感”很难通过其他的方式来满足,对自身的价值感有疑虑,通常对孩子很难撒手,孩子的依赖就形成了对妈妈的某种取悦。所以妈妈未被满足的这种愿望,情感的需求,如何来获得,是解决孩子依赖的关键。

 

解读2:依赖是孩子“成长”经验的弱化

 

依赖可能是一个人的习惯,是一个人儿童期的延长,可能存在着成长经验的相对弱化。当我们缺乏应对经验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回到习惯当中。对超出自己经验之外的情景,对未知的害怕,对不确定的一种恐惧,往往会让人们回到以往的习惯当中。

 

如果想从这种习惯中跳出来,需要开始学习成长的经验。这种成长的经验,往往会从困难、未知、犯错开始的。如果妈妈可以相信,“孩子不需要我,也可以独自面对,并且从面对当中获取经验”,那么妈妈才可慢慢放手,孩子也会获得更多的成长的机会。

 

解读3:在与父母的互动中,父母会强化哪部分?

 

“依赖”有时只是现实的一部分,事实上,孩子的行为,有依赖的部分,也有独立的另一面,如果妈妈过早地用这种结论性的标签语言,往往也会进行了“选择性”强化,依赖的部分会被放大,独立的部分会被视而不见。

 

这么做当然不是妈妈的目的。如果妈妈可以来细心的观察,会有更多的发现。妈妈的“选择性”的推动,也会强化不同的部分。如果妈妈的视野可以更开阔,就会发现孩子的“多面性”。

 

http://s9/bmiddle/6b61b3cat906d0da1c938&690

 

中国家庭困扰解决方案课题组(THS)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明出处,谢谢配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