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学校的孩子

标签:
亲子育儿家庭解决方案困扰寄宿分离 |
分类: 常见家庭困扰解读 |
现象:小宁的妈妈一直在纠结,要不要把小宁送到寄宿学校。妈妈很担心爷爷奶奶对孩子的溺爱,更希望小宁能独立些,妈妈认为寄宿学校也许是个好的选择。但是孩子这么小,能适应吗?
解读1:父母送孩子去寄宿学校,试图把家庭里“不好”的影响降到最低
我们经常能看到父母选择寄宿的方式,是父母希望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孩子的角度上,又是如何感受的呢?
父母把孩子放到寄宿学校里,常见的原因,是试图将家庭的”不好“的影响降到最低。也就意味着,家庭里可能存在着离异,感情危机,或者父母的原生家庭(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对自己小家庭影响力过大,父母会试图降低这些对孩子的“不良”影响,而把孩子送到寄宿,这样孩子开始与家庭的距离拉开。
大多数时候,父母的这种心思,孩子是很难理解的,孩子有可能会觉得自己“不够重要”,父母“不那么爱自己”,也可能会觉得自己是个会给别人带来麻烦的累赘,所以,父母这个时候,和孩子的沟通,澄清,就显得很重要了。
解读2:父母无意中在重复着自己与家庭“保持距离”的经验
http://s5/bmiddle/6b61b3cat906cad738204&690
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的父母本身,往往有童年未与自己的父母在一起的片段,有很多的教育方式,是代际相传的,而且是无意识进行的,父母往往会找到现实的原因(如工作、距离、对学校的选择上),却在无意当中,重复着自己,曾经与家庭保持距离的经验。
解读3:有时候现实的分离也反应着父母内心的“未分离”状态
有时候,这种现实的分离感,也反应着一个人内在的未分离状态,是父母自身“儿童性”的一个延展。每个人都会经历着与父母内心的分离过程,从而成长为一个心智成熟的人。当童年就因各种原因在现实中和父母分离了,这种距离上的分离,反倒阻碍了自然的内心分离过程,父母自身的“儿童性”被延展,在成年之后,父母会对自己担当父母的角色,感到有难度,难以胜任,反倒觉得寄宿学校是个好的选择。
中国家庭困扰解决方案课题组(THS)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明出处,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