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爱”

(2010-09-16 12:44:51)
标签:

家庭

育儿

亲子

困扰

解决方案

分类: 常见家庭困扰解读

http://s2/bmiddle/6b61b3cat90591ffae131&690
爱有很多种表达方式,甚至有时候,爱会有极端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以爱的名义所做的事,其实是很“个人化”的行动,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人和人对爱与被爱的理解差异很大。甲方以为在给乙方“爱”,乙方却可能感受不到爱,这也就意味着,爱如果在人际间流动,让双方都能感受的到的话,需要不仅仅自己觉得是爱,还要让对方感受到这是爱。

 

爱需要在对方都能感受到的情况下,才会有爱的“效能”。

 

我们怎样才会感受到爱呢?

 

 

第一种:对“我”是无条件的爱,也就是说,对方不能是因为“我”能干、漂亮、成绩好、懂礼貌而喜欢“我”,而是当“我”失败、犯错、表现不“好”,在这些时候,仍然能够爱“我”,喜欢“我”。这个时候,我们就能感受到被爱着。

 

第二种:通过“语气”,我们也能感受到对方是不是爱“我”,有的时候,我们以为克制自己的情绪来表达,但是“语气”往往很难掩饰,会被别人感知到的。也许说的话的内容还不及语气更能激起别人的强烈反应。我们能透过语气,能感知到,对方的不耐烦,对方的生气,对方的不真实,对方的愤怒等等。当语气里面充满着爱,温柔,耐心,还有包容这些的时候,我们也能够感受到被爱。

 

第三种:通过行动,我们能感觉到爱,行动往往能反应对方更真实的意图。当对方,在行动中去尝试满足我们的需求的时候,哪怕这个需求在别人看来很小,很微不足道,但对“我”是重要的,如果对方能感知到,并在行动上去满足,“我”会感到被爱。

 

这时需要觉察的是:对方在行动上满足的是“我”的需求,而不是对方认为的“我”的需求

 

例如,有时候,对方会选择离开,只留下“我”独处,如果这个时候,“我”是希望独处的,“我”会感受到他对“我”的爱。如果他认为“我”需要陪伴,而陪伴在“我”的身边,这时就是他认为我的需要,而不是“我”的需求,这个时候,对方觉得在给我爱,却不是“我”感知到的爱。

 

 

什么时候孩子才会感知到被爱?

 

http://s12/bmiddle/6b61b3cat905932cfb68b&690

 

通常我们所认为的,对孩子在衣食住行上的照顾,为他付出金钱,付出时间,我们会认为孩子能感受到我们的爱。但实际上,父母认为这是孩子的需要,但从孩子的角度来看,也许孩子对被爱的感受,并不像父母想象的那样,甚至会令父母感到惊讶。

 

当我们在孩子不够“好”的时候,仍然能够对孩子表达“爱和喜欢”;

在沟通过程中,我们的语气里充满着爱,包容,温柔,耐心;

我们在行动上,会尝试着去满足他也许在我们眼里那么不可思议的一些需求的时候,孩子往往能够感受到被爱。

 

爱是流动的,是人际间一种互动的感受,而且需要我们能够觉察:

 

什么是我认为对方需要的?

什么是对方实际需要的?

什么是自己需要的?

什么是对方认为我需要的?

 

这里面会有很大的差别。

 


                         

中国家庭困扰解决方案课题组(THS)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明出处,谢谢配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