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溺爱导致怨恨之缘起及警示

(2013-05-02 10:28:17)
标签:

母系鲁

法语法印

文化养生

智慧

亲子教育

分类: 自我管理与心能提升

    看了“母亲不堪打骂捂死女儿”的报道(http://news.sina.com.cn/s/2011-12-09/041823601772.shtml)。显然,这个女儿对父母有很大的怨气,这个怨气从哪里来呢?我感觉,很可能是她的自卑。这个自卑,从报道看,主要是来自物质,不如同学有钱,被人瞧不起,而之所以如此,她归因于父母无能,挣不到大钱,让她没有面子。父母无能的表现还在于父母对她没有办法,母亲只能一味地迎合她,父亲被她打了耳光都不敢还击,只有忍气吞声,这种忍让更让她觉得父母的软弱,在社会上的弱势,这实际上也是她自己在社会上的状况的写照,这就更让她愤怒和耻辱,这个“无能的父母”让她痛恨,实际上她痛恨的是“无能的自己”
    她把自己在社会中感到无能和耻辱感都投射到父母身上,而要摆脱这种感觉,就只有狠狠地打击她认为的这种感觉的制造者,也就是她的父母。她打击父母,用各种办法来折磨父母,父母越是不回击,越是让她感到绝望,她就越是变本加厉,不能自拔。
    这其实是一个内心很痛苦的孩子。她的父母一直试图和她沟通,但她内心许多东西纠结在一起,很难理顺,也很难表达,她甚至根本不敢正视自己的自卑,不承认自己的无能。内心太沉重,必然想逃避,与父母也就越来越疏远。父母越想接近她,越是讨好她,就越是加重着她的自卑和绝望,她就越是心烦,越是表现过分
    表面看来,她的自卑是来自于物质方面,但一个人为什么会自卑呢?经济条件不如她的人多的是,为什么别人没有陷入如此严重的自卑?自卑心的产生往往和童年经历有关,这又是个很深沉的话题。童年感到的“无能”,就是自卑的根源。这种“无能感”,有可能是粗暴压迫的结果,也有可能是温柔窒息的结果。后一种情况往往不为家长和外人所察觉
    以她的情况看,也许是父母的溺爱成了一种束缚,让她产生一种自我无能的感觉。打个比喻,如果把你的手脚捆住,什么都不让你做,你会感觉怎样呢?肯定会恐惧、烦躁,因为你什么也做不了。父母过多的呵护,代替孩子做一切,就等于把他的手脚捆住了,他自己什么也不能做,也就会产生无能感,这就是一些备受呵护的孩子反而缺乏自尊、自信,并由此怨恨父母的原因。(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毕竟只能从有限的报道文字中去感受。)
    对于一个深感自己无能的人,外界的任何一点风吹草动就会让他感到威胁,感到受伤,从而产生过度的反应(但他自己往往对此并无察觉,或者说不愿正视,往往归因于别人)。而对于一个生命力勃发,感觉一切都在掌握之中的人,谁穿了一件比他好的衣服,谁开了一辆比他好的车,这些都是小事,他根本不会在乎,因为这些是伤不了他的,他反而能够去欣赏而不是嫉妒。
    这是一个悲剧。教育是一个太复杂的事,复杂得就像我们这个宇宙,谁都说不清。教育又是一个简单的事,简单得就像我们这个宇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所以,再不要说“我爱你,我有什么错?!”因为,缺乏智慧的“爱”,很容易蜕变为“碍”、“害”,乃至“坏”,伴随其中的溺爱,也自然植下了怨恨。在蕴集“贪、嗔、痴”三毒的家庭环境下成长,孩子不在溺爱中“爆发”,就在溺爱中“死亡”。

    看来,别说更大的,就仅从最基本的人伦道德的角度看,要孩子有孩子的家长们,对自己的人格成长和智慧提升之大事,绝不能小觑之——与情于理,切切要加以重视!

                                                 (清坤13850772848)

 

    母系鲁文化-法语法印,引领你在人格成长和智慧提升上 与时俱进节节高!

    笔者强烈呼吁:亲近母系鲁文化-法语法印,让心灵健康和无上智慧永远伴随、呵护你及所关爱的孩子乃至推己及人利益众生吧!

 

想了解更多,请登陆法语法印总博客:http://blog.sina.com.cn/fayufayi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