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德是良药 益于健康

(2013-04-01 22:48:15)
标签:

法语法印

母系鲁

道德

修心

健康

分类: 自我管理与心能提升
      人生在世,什么都可以缺少,唯独不能缺德。德是安身立命之本,也是为人处世的准则。
    纵有万贯家财,不如品德在身。资财总有花光用尽的时候,然而,道德是长期有奖的储蓄,善养品德之人,等于为健康投入一份保险
    自古以来,人们就很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在保持和增进健康中的重大作用。一个人有良好的健康道德,不仅能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也有益于整个社会的健康
    为什么品德高尚之人往往健康无恙?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高尚的品德胜过有形的药物,德是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神药”。为便于理解,一同温习古代高师大德们的有关论述。
    孟子将人们在道德意识的支配下产生的大无畏的心理状态称之为“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并指出这种“气”是与良好的道德意识紧密联系的,如果缺乏道德意识,或因做了于心有愧的事而损害了道德意识,就会感到心虚气馁。相反,如果经过长期的道德实践和积累,“气”就会变得伟大而刚强,做人就会感到理直气壮。
    庄子写道:“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故曰,圣人休休焉则平易矣,平易则恬淡矣。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庄子.刻意》)这段话把“恬淡虚无”、“清静无为”对“养神”的作用及原因都讲到了,原因是“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作用使“德全而神不亏”。
    ……
    讲究健康之道,维护心身健康,必须注重道德修养。与此相反,缺乏道德修养的人,即使有再好的经济条件,吃再好的营养补品,也弥补不了因缺乏心灵“营养”而造成的焦虑紧张,自然难保健康之体。
    为人调身,不如劝人行善。为人济物,不如劝人修德。心是德的载体,为人总该心地善良,善心善念,从善如流,心身健康就有了保障

                                                  (清坤)
    
  想了解更多,请登陆法语法印总博客:http://blog.sina.com.cn/fayufayi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