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我不怕黑 说课稿
(2014-01-09 22:02:18)
标签:
文化 |
分类: 说课稿 |
一、说教材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是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要为每一个儿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你敢肚子睡在一个房间吗?”每每问及幼儿这个问题,很多幼儿都会摇头,在幼儿心中“黑”是幼儿是很神秘的,幼儿对“黑”具有一定的恐惧感。通过引导幼儿去救小动物这个情景,帮助幼儿正确认识黑,并用各种方法克服黑的心理障碍,培养自己在困难面前能用迁移、变通的方法帮助自己克服困难的能力。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引导作用。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和社会交往发展水平,因此,我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目标一:引导幼儿正确认识“黑”,并学习用各种方法克服怕黑的心理障碍。
目标二:鼓励幼儿平时积极动脑,不胆怯,不退缩,勇于克服各种困难。
目标三:培养幼儿独立入睡的好习惯,提高自理能力。
2: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目标一
教学难点:目标二
三、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了可能,是为具体的活动所服务的。纲要中说,要为幼儿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为使得活动呈现出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于乐,我为活动做如下准备:
物质准备:1、课件动画片《小兔迷路了》
四、说教法、学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整个活动中始终体现纲要:即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挑战性的原则。激发幼儿学习和锻炼的兴趣。活跃幼儿的思维,发展其能力。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法:
教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演示,帮助幼儿了解故事讲述的内容。
2、启发提问法:通过设计的问题,引导幼儿对“黑”有正确的认识。
学法:
1、 讨论交流法:让幼儿通过自由讨论,找到可以进山洞的方法。
2、 情境表演法:在情境中,能真实感受,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五、说活动流程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为了完成本活动教学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问题,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一) 以游戏的口吻和形式导入活动。
本环节我主要运用游戏法直观演示法,让幼儿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中投入到活动中来。
1.教师:“小猫们,今天妈妈带你们到那边森林里去玩,我们一边唱歌一边走吧!”(伴随《找小猫》的音乐,幼儿做律动进入场景)
2.教师:“草地上真舒服,小猫们和妈妈一起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妈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
3. 播放动画片《小兔迷路了》:从前,有一只可爱的小兔跟着妈妈一起到森林里去采蘑菇,它看到美丽的鲜花,漂亮的蝴碟可开心了。它一会儿去闻闻鲜花,一会儿扑蝴蝶,结果找不着妈妈啦。走啊走,小兔来到一个山洞里,里面黑得什么也看不见,小兔害怕极了,太阳落山了,夜深了,小兔找不着妈妈多伤心呀,它大声地哭起来:“妈妈,妈妈……”。
(本环节首先营造了一个轻松的环境,以游戏律动为导入,活跃了活动气氛。并以小猫和猫妈妈这样的角色扮演,幼儿能主动投入到活动中来。幼儿对于动画片是十分喜爱的,我播放动画片,能增加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也设置了悬念,为接下来的环节做铺垫。)
(二)营救小动物,鼓励幼儿不怕黑
本环节主要运用情境表演法讨论交流法启发提问法,让幼儿跟随动画片的情境,专注于活动,并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1.发现情况
通过小动物的呼救声及教师对黑洞内发生情况的描述,让幼儿感知发生的事情,激起幼儿救小动物的欲望。
(1)(伴随着音乐,以远处传来一阵阵小动物的呼救声)
教师:“咦,好象有什么人在哭,你们听,是谁在喊救命?小猫们,你们千万别动,妈妈去看看。
(2)教师慢慢走到山洞口,仔细往山洞里看,说:“呀,这里有个山洞,里面很黑,什么也看不见。对,声音就是从这里发出来的。哎呀,这个洞口这么小,我钻也钻不进去,怎么办呢?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黑洞洞的山洞里到底是谁在哭呀?小猫们,你们谁愿意帮妈妈进去看看。”
2.鼓励幼儿克服怕黑心理,勇敢地钻进山洞
(1)
(2)
讨论:怎么样才能让自己不害怕呢?
归纳如下方法:
a.先站在洞口往里看一看,等自己的眼睛渐渐习惯了黑再慢慢走进去,一边走,一边摸,就不会摔跤,也不会害怕。
b.进去的时候想想高兴的事,一边走,一边唱唱歌,就不会害怕。
c.你就想里面的小动物多可怜,我一定要帮助它,其它什么也别想,就不会害怕了。
d.里面虽然黑,但没有什么可怕的东西,慢慢走,就不会出危险,这们也不会害怕。
(3)请愿意去救小动物的幼儿一个一个爬进山洞,每人只救一个小动物。
(4)教师对还不敢进去的幼儿再次进行疏导,启发他们找上好朋友一同进去救小动物。
(5)请胆子特别小的幼儿借助一些器具(如木棍、玩具刀、手电筒等)和好朋友一同进山洞。
(6) 教师亲亲每一个救小动物的幼儿,夸奖他们是勇敢的孩子。
3、 教师帮助幼儿总结幼儿在活动中所尝试的各种克服怕黑的方法,使幼儿明白我们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会有很多克服困难的方法,鼓励幼儿平时要积极动脑。
教师:你在生活中还遇到了哪些令你害怕的事情,你有没有什么办法不害怕,请你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纲要中指出:“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面对教师设置好的黑洞,里面充满未知,幼儿是害怕的,但是幼儿又想帮助妈妈,这样一个矛盾的心理,在幼儿的心里激起了浪花。通过教师的鼓励和其他胆大幼儿的帮助与示范,使幼儿心中的帮助妈妈的正面能量增加,克服害怕黑洞的心理。能认识到“黑”,并努力去克服他。本环节达成了目标一,突破了教学重点。同时通过举一反三也完成了目标二,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鼓励幼儿努力养成自己独睡的习惯。
本环节主要运用谈话法,帮助幼儿克服一个人睡的恐惧。
1、教师:“现在,老师要问你们一个问题,哪些小朋友在家是和爸爸妈妈睡在一个房间的?为什么不一个人睡?
2、教师:“今天,我们知道了,黑房间里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东西,我们有各种方法战胜黑暗。你们以后敢不敢一个人睡觉啦?敢的小朋友把手举起来!”
3、 表扬敢于独睡或已经养成独睡习惯的幼儿,给每天独睡的幼儿贴一朵小红花。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是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要为每一个儿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通过本次活动,能帮助幼儿克服一个人睡的恐惧心理,鼓励幼儿大胆,对其健康成长有一定的作用。让幼儿鼓励幼儿,淡化教师的直接教育。本环节完成了目标三。)
(四) 、活动延伸
纲要中指出“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在家园共育方面,请家长有意识的引导在家一个人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