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善行事,爱相随

(2012-05-05 04:29:27)
标签:

杂谈

                                善行事,爱相随

                                       --------捐书纪实

                                 文\陆焕杰

    几年前认识一个网友老师姐姐,业务很精通,对她很欣赏。我们在一个共同的学习平台 《教科语文之家》共同从事网络教研活动,我也有幸分到和姐姐一组,共同主持“名师导航”这一板块。因为学习上的需要我们经常在一起交流学习,进而便相识、相知。

    在多次的聊课过程中涉及到关于学生的道德、品行方面的问题,她就说现在的孩子在这方面严重的缺失。是的,想想,我们现在的孩子有多少知道父母亲的生日?有多少孩子有一棵感恩的心?有多少孩子知道礼让......她列举的和我们孩子的种种表现那么相符。如何来弥补和挽救现在这样的局面呢?她向我们介绍了他们学校学习经验,以《弟子规》作为校本教材,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学习国学经典。她的经验介绍我们听了之后很感兴趣。接着我给领导建议了开展国学经典,我们也以《弟子规》作为校本教材,得到了领导的支持。学习的教材、光盘、详解等各种相关的学习资料完全由一个善事组织无偿提供,并进行阶段性的全国测试,学习好的团体还获得奖励呢,我们学校的学生也获得了小小的奖励。

    看到一些孩子思想和行为发生的变化,我们便觉得我们所做的很有意义。

    姐姐很愿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老人。能自己帮的自己帮,不能自己帮的她会找人来帮。她是善事组织中的一成员,这些人总是毫无功利的、义务的、默默无闻的帮助着这些需要帮助的个人和团体。他们主要捐助的是学习用具、衣物、钱财。这方面他们有博客做真实的记录。有一天问起我是否有困难学生或者老人需要帮助的,我想想说我们倒没有困难到上不起学的,因为国家的政策好,九年义务教育,学生上学实行三免一补,孤寡的老人没有。不过我们这里是山区,比较偏僻,人们的观念比较落后,学校经费少得可怜,孩子们没有书读,我想在班级成立一个图书角,孩子们能有书看,看书更方便,能不能想办法帮着捐一些书来。她知道我的想法之后就开始运作这件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找到了自愿捐书的善者,便把善者的电话号码留给了我。我和善者便开始了单独的联系,我只能电话里听到她的声音,至于她是干什么的,多大了等等其他的信息我都不知道,人家也不想透露相关的信息,很低调,只管做好事。捐书者是哈尔滨人(我是从联系帮捐书的姐姐那了解到的),以往他们捐书的时候都是被捐赠者亲自去哈尔滨选购图书,选好之后由他们来买单,这样事情也有透明度还增进了他们之间的交流。可是想想我们距离哈尔滨那么远,来回走和托运不是很方便,再说我是班主任,语文数学都教,一走两三天会耽误学生的课程。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的不便我们商量采取网购的方式,我选书,选好后她支付。其实 ,网上购书如同沙里淘金,那么多的书,哪些书适合孩子看,孩子更愿意看着实要费些心思,参考书的介绍,购书者评论,及名师的推荐,当时我也不知道人家具体要捐赠多少钱的书,开始选购了150本,后来她说再选一些吧,三天时间选购了200本左右的图书,然后她全部支付。

    自从支付之后我便兴奋不已,因为我班有图书了,孩子们可以看书,交流,享受书带给我们的快乐了。过了十几天,接到邮局发来的接货通知,陆陆续续前后近一个半月的时间把捐赠的书目全部收齐。收到书后既兴奋又感动啊。兴奋,我们有这么多的新书可以读,孩子从一年级就可以培养他们的读书习惯了;感动,从来没有一个人以个人的身份向我们捐出这么多的书,我计算了一下书后面的定价,一共是3783元,对于我们来说数目很可观了。收到书后我问她有什么想要我们做的,她说只要把书好好的利用起来就行了,他们不图任何其他的回报,只要孩子读书了,受益了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了。

    收到书后我就考虑如何发挥这些书的作用了。想想我们班的孩子有书读了,可是学校还有那么多的学生呢。想想这事,我便把自己的想法和校长说有人给我们班捐了200本书,其他班级想看书的让他到我们班级来借阅吧。领导想想这样做的诸多不便,就说,这样吧,你是班主任,学校你还事,来回借阅是件挺麻烦的事,你把书捐给学校吧,咱们学校有专门的图书管理员,都到学校图书室去借阅你还麻烦少些。想想也是这样,就把捐赠者捐赠给我们班级的书捐赠给学校了。

   学校对这批书也很重视,成立一个爱心书柜专门保管。这些书做了统一的编号,还印上了校章,这样便于了管理。这些书作为阅读课的阅读的书目,很受学生的欢迎,学生都争着看这些书。

   我想:学生仅仅都看这些书,并不是把这些书效益最大化。我想读着这些书,起码的我们要学会感恩,是捐赠者送给我们的精神大餐,继而从书中汲取精神食量,让我们的孩子们感受到读书的快乐,达到读好书到好读书的美丽转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